提高河蟹早期的成活率,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太湖东山地区以养殖河蟹,套养青虾为主,内塘河蟹养殖连续两年第一、二壳出现较多蜕壳不遂的现象,“拉眼”、“拉脚”尤为严重,且青虾出现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给我们的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大家对此也是众说纷纭,认为是苗种、水质、天气、底质等问题引起。2017年利洋水产药店通过调查池塘流行情况,检测池塘的溶氧等水质指标,结合镜检虾蟹,结果认为气泡病是导致类似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1河蟹蜕壳出现“拉眼”、“拉脚”
图2青虾靠网游边、出现伤亡
图3镜检青虾头胸甲和步足发现气泡
一、东山地区河蟹养殖早期出现气泡病的原因分析
本地区种植伊乐藻为主,平均水深60-80公分,3-4月份这个阶段,水草长势旺盛,池塘水草过多。晴天时,水草在光合作用下,水草的产氧能力较强,上午检测池塘的底层溶氧一般都在10mg/L-12mg/L左右,饱和度120%-140%,pH值一般都在9.2以上;下午的池塘底层溶氧最高达到16.36mg/L,饱和度170%,极易发生气泡病。
图4下午检测溶氧16.36mg/L
图5pH值9.3
图6下风口溶氧过饱和产生的气泡
蟹苗放养规格偏大,多在40-50头/斤,今年由于受天气、温度的影响,虾蟹蜕壳推迟,3月20日开始蜕壳,持续到4月10日才基本结束,而这个时间阶段正好是气泡病高发阶段,所以软壳蟹受影响较大,导致虾蟹该阶段因气泡病原因伤亡。具体原因:首先水草产氧能力强,池塘溶氧过饱和,且虾蟹在蜕壳阶段,体质较差、壳软,气体通过鳃很容易进入血液或组织发生气泡病;其次是气温的变化,发生气泡病最为严重的几天都在3月25日到-4月6日,这几天的天气变化较大,阴雨天气突然转晴,温度从十几度一下回升到二十几度,温度回升快,水温低时氧气溶解度较高,水温高时氧气溶解度较低,水中气体过饱和,气泡病也容易发生,因此大家都感觉晴天虾蟹蜕壳损伤严重。
二、河蟹池塘如何防控气泡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1、合理的控制水草的密度,并控制其生长速度
河蟹池塘水草种植一般分为新种草和老塘草(去年的老草),建议新种植的水草不要种植的过多,一般可以零散布局;同时也可以搭配种植高温草(轮叶黑藻、苦草),减少伊乐藻的种植面积,防止同时期伊乐藻过多;老草的池塘有条件可以通过晒塘和清塘的方式杀灭老草,防止来年过快生长,如果没这个时间和条件,可以用耙子把水草连根耙掉一部分;也可以加深池塘水位,保持平均水位80公分,控制早期水草的生长速度,注意观察水草的长势情况,发现水草生长过快,及时有选择性的割草,避免水草生长过多、过密;如果全塘水草长势较快,立即全塘割草,如果来不及打捞水草,先不打捞水草,割草是关键。
2、加深池塘水位
水位过浅,如40-50公分的水位,水温变化较大,早期伊乐藻长势快,该类水体不稳定,容易暴发气泡病;平均水位控制在80公分或以上,可以控制水草的生长速度,同时稳定水体,降低气泡病的发病率。
3、合理的加开增氧机曝气
河蟹池塘早期(3、4月份)水温一般在15℃-20℃,水中气体溶解度9.10mg/L达到气体饱和。一般水草长势较好且较多的池塘,这个溶氧值很容易达到,我们检测发现气泡病高发池塘,池塘底层溶氧饱和度一般都在12mg/以上,遇到这种情况时,建议及时加大增氧曝气,防止气体过饱和,一般最好在中午和下午的时间持续开增氧机3个小时,可以有效预防气泡病的发生。
4、适当换水
发现池塘溶解氧饱和度较高时,水源相对于较好的地区,可以同时打开2个抽水泵,一个把池塘水往外打,一个把外源水往里抽,主要作用是加速池塘水体循环,降低水体溶氧饱和度,控制气泡病的发生。
5、使用新型增氧产品
溶氧饱和度较高的池塘,除了上述一些方法外,如果我们还不能及时解决或没有这样的条件,为了防止急性气泡病的发生,我们可以使用曝气或耗氧的产品(如“速解安”、“三环活力源净水型”)等方法控制气泡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