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癖常见于高密度饲养的集约化鸡群,严重影响蛋鸡的采食和饲料转化率。主要表现为鸡相互啄羽、啄肛(高产鸡群)、啄趾、啄蛋等,导致生长不良,羽毛蓬乱,严重者导致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啄癖发生的原因环境因素饲养密度过大,禽舍空间不足,育雏温度过高,采食及饮水不足,限饲方法不当,投料不足,光照强度过高,通风不畅,转群分群造成应激,湿度过大等,极易引起鸡啄癖发生。
营养因素日粮单一,种类缺乏。日粮中蛋白质不足,钙盐不够,营养比例失调。粗纤维不足,饲料发霉变质。
疾病因素体外寄生虫较多,没有及时驱虫;其他继发性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疾病预防工作未跟上,清洁卫生较差,是引起啄癖的诱因。
防治措施啄癖防治的关键在于防,防重于治。必须切实加强饲养管理,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蛋鸡的正常生长发育,才能提高生产能力。
适时断啄生产实践证明,对鸡在5—9日龄和10—12周龄进行两次断喙,是预防鸡啄癖的有效措施。可采取喷灯断喙法,铁炉断喙法或用断喙器断喙。要求为鸡上喙断去鼻孔至喙尖的1/2,下喙断去1/3。在断喙前后一天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3
移出被啄的鸡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并在被啄伤的部分涂抹一层机油、煤油等有难闻气味的物质,以便此鸡不在被啄。
控制饲养密度一般养鸡场每群以200—300只为宜。饲养鸡每群以100-200只为宜。蛋鸡在0-4周龄平方米最多不能超过50只,5-8周龄每平方米不超过30只,9-18周龄每平方米不超过15只,18周龄以后进行笼养,饲养密度不宜过大。
加强通风换气产蛋鸡的适宜温度15-25℃、相对湿度55%-65%,通风以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为宜。主要是指鸡舍中氨气浓度过大,据测鸡舍中氨浓度每立方米达15mg,有轻的刺鼻气味,达到50mg每立方米,发现鸡咳嗽流泪,结膜发炎等。要求鸡舍的氨气浓度以不超过20mg立方米为宜。除有害气体的方法是用4%硫酸铜和适量旧石灰混在垫料之中;或者用2%的苯甲酸或2%的乙酸喷洒垫料,均能清除臭气,降低有害气体。
调节光照强调灯光颜色与啄癖发生有关,灯光过量最易引起啄肛啄羽的发生。一般第一周鸡舍的光照强度为40—60勒克斯,产量期可达20—25勒克斯,其他时间不超过20勒克斯。鸡舍灯泡离地面2m,灯距间隔3m。每个灯泡的功率不超过25W。
供给足够的饮水每天保证鸡饮水槽中有足够的饮水,清洁新鲜。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更要供给充足饮水,
合理配制日粮配制全价日粮,饲料多样化搭配,使营养物质得到互补。要求动物性饲料占5%-10%,粗蛋白在雏鸡中占18%-20%,含硫氨基酸在0.78%以上;青年鸡粗蛋白占14%-18%,含硫氨酸基在0.7%以上。矿物质饲料占3%-4%,食盐0.3%-0.5%,钙占0.7%-1.2%。特别是鱼粉占2%-3%,油脂1%-2%。米糠8%-15%,有极好的预防啄癖作用。用时补充适量青饲料,禁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改变粒型颗粒料比粉粒料更易引起鸡的啄癖,所以蛋鸡料宜做成粉料。投喂谷粒和骨粒,可以防止互啄的加重。
对症施治对啄羽的鸡在饲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或每只鸡每天给0.5-3g,啄羽癖很快消失。对缺盐或某些矿物质的恶癖在日粮中加入2%-4%食盐可治愈,但不能长期饲喂,以免食盐中毒。对那些啄伤了的鸡取出来单独饲养,在伤口处涂上带有气味并有杀菌性的药物,如樟脑、碘酊、紫药水等有良效;此外,用“特效啄止宁”,“啄羽灵”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尽量减少应激转群、免疫等对鸡应激大的活动,应安排在晚上进行。
(来源:中国畜牧报作者:幸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