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短喙侏儒综合征是我国肉鸭业危害严重的一种疾病,多发于樱桃谷鸭雏鸭。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喙萎缩,舌头外伸,平时若能做好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预防,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1、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体温及大群均正常,随着病情发展,病情表现出精神不振、站立不稳,双脚向外岔开呈“八”字状,严重者出现跛行、瘫痪和拉稀,部分病鸭因拉稀脱水导致卧地不起,病鸭背部着地,挣扎后难以站立,个别出现蹦高、翻跟头现象。随后鸭舌头伸出,眼圈周围羽毛湿润、流泪等,大群中出现呼噜、咳嗽声,呈蹲坐、瘫痪或侧卧,站不起来,采食困难或无法采食导致鸭体瘦弱。
2、病理变化
解剖无特定病理变化,病鸭一般表现为上下喙较短,舌头突出外翻1~3厘米,僵硬而不灵活,鸭嘴发生器质性病变后很难恢复;全身骨质疏松,表现为骨质脆弱容易断裂。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如何预防?
1.健康的鸭苗是关键。选择健康的鸭苗,健康鸭苗一般活泼好动、眼大有神、叫声洪亮、反应灵敏、腹圆脐平、大小均匀、颜色一致。
2.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全价的营养和饲料。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加强通风,保持适宜温度避免温差过大;提供优质全价饲料,或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以及复合氨基酸等,适当添加脱霉剂,防止饲料霉变。
3.避免长时间应用含氟较高的抗生素。尽量不要长期服用与光敏有关的药品,如喹乙醇类、氟苯尼考等。
4.大环境定期消毒。病毒对0.2%的次氯酸钠溶液,2%的NaOH溶液和0.5%的甲醛溶液较为敏感。
5.生物制品的应用。就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在小鸭出壳后接种鹅小鹅瘟抗体制品;免疫种鸭,对后代雏鸭进行被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