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鱼症状
发病初期,乌鳢(黑鱼)体表的一些部位出现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加重,出血点处鳞片逐渐脱落,皮肤溃烂,露出红色肌肉,并伴有血液和脓性渗出物。严重时,溃烂部位露出骨刺,甚至烂穿腹壁,可见内脏器官。
2.流行特点
此病每年从4月中下旬开始轻度发生,5—6两月出现高峰期。至7月中旬流行逐渐减少。门诊发现,各种规格的乌鳢(黑鱼)都会发生此病。发病初期,病情较慢,发病率少于20%。但若任其流行,不采取果断的防治措施,此病会大量蔓延,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达80%左右。
3.发病原因
此病大多是乌鳢(黑鱼)体表受机械创伤及寄生虫叮咬致伤,伤口感染水中荧光杆菌而发病。
4.防治方法
(1)乌鳢(黑鱼)专养池,每隔10—15天用25毫克/升石灰和1毫克/升漂白粉交眷进行全池泼洒消毒。(2)发病乌鳢(黑鱼)池,先杀虫后灭菌消炎。具体治疗方法是:先用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杀虫,隔两天后用1毫克/升漂白粉灭菌。同时每100公斤乌鳢(黑鱼)用呋喃唑酮4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为1个疗程,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