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产养殖生产产量增长,一味追究高密度放养,提高产量和效益的措施对养殖环境污染,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严重破坏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水的环境恶化,一旦超过养殖对象的适应范围,鱼虾蟹则会处于应激状态,降低了它们的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现为厌食,体弱,致病,甚至死亡。池塘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大量投饵,剩余残饵,动物粪便沉积池底,使底质恶化,产生有害物质,抑制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发育,因此在饲养过程中注意观察底质好坏进行底质改良。使池塘生态平衡,水质各项指标符合优良,营造一个良好的水环境,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浅析如下,仅供参考。
一、池塘产生底质恶化与危害
1、导致“氧债”增加
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大量投饵的残饵、动物粪便死亡的藻类等都会沉淀在池塘底部,有机物含量过高,导致底部经常发生恶化现象,造成水质败坏,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产生发酵分解,这些物质强烈亲氧,它们就会消耗掉水中的氧气,这就好比把这些“债务”还清后才有可能让池塘底部溶解氧提高。
这就是所谓有的,“氧债”很明显,氧债越高,对鱼虾蟹的生长就越有威胁,“氧债”的存在是水质恶化,缺氧浮头的主要原因,也是底质恶化产生“氧债”的根本原因。
2、水体有毒物质大大增加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有机物质也会分解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如:氨氨、硫化氢、甲烷、氢、有机酸、亚硝酸盐等,这些物质大多对鱼虾蟹有着很大的毒性作用,它们在水中会不断积累,轻则会影响鱼虾蟹的生长,饵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上升。重则引起中毒和泛塘,对养殖生产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PH值失衡
在淤泥较多的塘中,淤泥中有机物会发酵产生有机酸和无机酸,使底质和水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PH值对鱼虾蟹呼吸等有很大的影响,当PH值超过适宜限度时,将影响鱼虾蟹呼吸,造成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成为健康养殖的障碍。
4、有害细菌大量繁殖
水体环境条件的恶化,容易造成养殖动物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发生病理变化而发病。
另外,一方面当底质恶化,有害菌就会大量繁殖,水中有害菌的达到一定数量时,养殖动物可能发病,尤其虾蟹类底栖水生动物,底部恶化带来危害性更大。
二、改良底质的重要意义
根据多年养殖生产实践证明,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池底发恶臭),是造成池塘底部“氧债”升高,PH值失衡,有毒物质和有害细菌增加的罪魁祸首,是造成整个养殖水体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池塘恶化轻则使鱼虾蟹摄食量下降乃至停食。蟹食夜间爬上岸,进而病害发生与蔓延。重则鱼虾蟹则中毒泛塘,出现大量死亡。
当鱼虾蟹疾病暴发,饲料效率不高,养殖成本增大,其直接原因就是水质恶化,而水质恶化的根本在于底质恶化。
因此,池塘老化,淤泥较深,底部缺氧产生有毒物质和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所造成水质恶化主要根源。
为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改水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但改水质,先改良底质才是根本,从池底部入手,“釜底抽薪”,才能有效而持久维护良好的水质,营造一个符合健康养殖的水环境,单纯改良水质或单纯改良底部都不会达到改善水环境理想效果,也就是说:改水与改底两手都要硬。所以在养殖生产中,观察水质底质好坏,采取改良底质已成为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三、改良方法和改良使用药物注意事项
(一)改良方法
首先进行观察了解分析,鱼虾蟹塘底质好坏,因塘因水而宜进行底改。底质好坏要从以下几点可以表现出来。
1、增氧机开动时产生的泡沫不易散开或泡沫发黄、发黑及开动机时下风可闻到稍臭的味道;2、池角泡沫发黄浮杂物发黑;3、池底有气泡或气雾上升,特别在阳光照射下;4、池底水分色;5、虾蟹食台网突然变脏、水草上污物较多;6、虾螺在池岸边比以前多,有野小虾蟹死亡(也可能是发病的一个征兆)。以上6点鉴别底质好坏恶化标志,因面决定改良的措施。
(二)改良使用药物注意事项
使用生物制剂改良,首先对鱼虾蟹塘底质好坏的几点因素及池塘周围环境做一个全面了解分析,如水源、水质肥瘦、池淤深浅、天气等,才能针对性用药,不得乱用药,盲目用药,一般要求先调水后改良,但调水改良使用药物之前不得用杀虫剂、消毒剂。不论使用那种改良底质药物都要因塘因水而宜,因而使用这些药物于水体中溶解氧有着密切关系,使用时应注意天气、缺氧、温度、水质等情况而定,否则,使用药物不当,不但没有达到改良底质的效果,反而治坏一塘水,或者造成水的环境恶化影响其水产动物健康生长发育。
泗洪县临淮科协周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