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淡水鱼疖疮病(瘤痢病)的防治技术

时间 : 03-27 投稿人 : 壮壮 点击 :

病原: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8-2.1微米×0.35-1.0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有荚膜,无芽孢,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

淡水鱼疖疮病(瘤痢病)的防治技术 | 养殖病虫害防治

流行情况:疖疮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鲤鱼、团头鲂、鲢、鳙鱼也偶有发生。鱼苗、夏花未见有患疖疮病,少数同龄的当年鱼种也有患此病的。一般来说,高龄鱼有易患疖疮病的倾向,在我国各养鱼地区都有此病发生,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出现,一般为散发性的。

症状及病理变化的特点是,在鱼体躯干的局部组织上生;出一个或几个如人类疖疮病相似的脓疮。发病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附近的两侧。

最典型的症状在皮下组织内形成感染病灶,随着病灶内细菌繁殖增多,病情发展,肌肉组织溶解、出血、渗出体液、细胞游离,里面充满脓汁、血球和大量细菌。患部软化,向外隆起,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隆起的皮肤先是充血,以后出血,继而坏死、溃烂,形成火山口形的溃疡口。切开患处,可见肌肉溶解,呈灰黄色的混浊和凝乳状。

诊断根据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情况及可作出诊断。有些黏孢子虫寄生在肌肉中,也可引起体表隆起,患处的肌肉失去弹性、软化及皮肤充血(如鲫碘泡虫寄生在鲫鱼头后部的背肌中)。区别这两者,必须用显微镜检查病灶中心的压片,前者可看到大量杆菌无黏孢子虫寄生,后者则相反。

防治措施:采用措施与用药方法基本与赤皮病相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