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原鲤俗称黑鲤鱼、墨鲤、岩鲤。本文主要讲述岩原鲤在池塘中的混养技术关键点。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靠近水源地,水质良好,需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周围无污染源。池塘最好为长方形,面积5~10亩为宜,水深2米以上;池底平坦,泥沙适量(不少于10厘米),无杂草。放养之前应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清淤消毒,配备增氧以及给排水设备。
二、鱼苗放养
鱼苗放养前要进行清塘,一般在冬末春初放水清塘。修整池塘,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清塘。干塘清塘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带水清塘(1米水深)亩用生石灰150~200千克。
鱼苗应选择体质健康、体色光亮、无病无伤的个体。每亩放养3~8厘米/尾的岩原鲤150~200尾,搭配10~15厘米/尾的草鱼400~600尾、12厘米/尾左右的鲢鱼200尾、15厘米/尾的鳙鱼300尾。岩原鲤属肉食性鱼类,不适宜与鲤、鲫等其他肉食性鱼类混养。鱼苗放养前,用4%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有效抑制鱼体携带的细菌和水霉病原。鱼苗必须能够正常游动和主动摄取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鱼苗下塘时,水温应该基本恒定在25℃,广东一般在3-5月下塘。放养时应在池塘上风头,将鱼苗放在开放性水体过渡后,慢慢入池,切勿倾倒。
三、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应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坚持少量多餐,每天投饲3~4次;同时以不影响下一餐鱼类抢食能力为前提来掌握日投喂量,具体掌握到每餐投喂饲料时,到有60%~70%的鱼离开时就可以停止投喂。阴雨天气及水质较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投喂量。
前期投喂的配合饲料为粉状料,后期粒径为1毫米以上。随着鱼种的生长,初期每天投喂次数需多些,日投6~8次为宜。一般水温10℃以上、鱼种体长13厘米以下时,饲料按鱼体重的2%~7%投喂;体长14厘米以上时,饲料按鱼体重的0.5%~2.4%投喂。后期主要采用投喂草鱼饲料,青菜、青草等青饲料为主,日投2~4次。
2.水质管理
池塘水温保持在23~30℃,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溶氧5毫克/升以上。要换水和定期加注新水,但要适时适量才有利于鱼体的健康和生长。当水色优良、透明度适宜时,可暂不换水或少换水。在水色不良,或透明度很低,或患病时,则应多换、勤换水。鱼种下塘后5天,开始逐渐加注新水,20天内加水至池塘最深水位。以后每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10%~20%,高温季节为20%~30%;同时,在鱼类生长至个体重0.2千克以上时,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增氧机增氧一次,每次2~3小时,高温季节,每次增加l~2小时,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氧。
3.疾病防治
每隔15天可以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以净化水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还可以定时投放微生态制剂,比如光合细菌、EM菌调节水质。对混养池病原的控制和鱼病的预防起到很好的作用。岩原鲤在6-9月份,容易发生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当疾病发生时,应当先消毒水体,并结合内服药物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每亩水面每米水深采用200克二氧化氯化水后全池泼洒,内服药采用土霉素或者其他国标商品渔药。
四、捕捞与效益分析
按照本文描述的鱼种放养规格,当年年底便可全池捕捞收获,捕捞时在池塘出水口放过滤网,打开出水口,至池塘排干水,直接捕捞并进行鱼类归类。根据笔者在东源县富川合作社10亩池塘的一年养殖实际,4月15日投苗至第二年1月20日捕获的数据与效益分析结果如下:以养殖岩原鲤、草鱼为主,混养鲢鳙。投入32104.3元,其中苗种费5200元、饲料费11500元、渔药2400元、池塘租金5000元、电费3004.3元、捕捞费5000元;收入108507.4元,其中岩原鲤360.5千克、产值25235元,草鱼5122.4千克、产值56346.4元,鲢1144千克、产值8008元,鳙1891.8千克、产值18918元;利润76403.1元,亩利润7640.31元。
养殖示范场岩原鲤成鱼规格为350克/尾左右,能保持养殖成活率为85%左右,平均亩产36千克,按照当时鱼塘塘头价70元/千克,每亩增产达到2000元以上,每亩增加利润20%以上。
广东河源市东源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戴远棠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陈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