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蟹价格大幅下跌,使得养殖效益下降,甚至亏损。本人通过对65户蟹农的调查分析,认为提高经济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走苗种本地培育之路,降低苗种成本由于河蟹养殖规模发展快,优质长江蟹种匮乏,南北蟹种混杂,劣质蟹种充斥市场,而且贩卖环节多,加上长途运输使蟹种受伤、肢体残缺、蟹种体弱多病,对异地的水质、气候环境难以适应。同时,异地培育幼蟹大都是多年的"老池",致病菌种类、数量皆多。调查的65户中,56户从异地购回蟹种,4-5月份第1次蜕壳发病率高,死亡多。9户本地培育的蟹种,4-5月份第1次蜕壳发病率低,死亡少,因此实现苗种本地培育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
1、科学投喂,降低饲料系数。⑴坚持"四定"、"三看"投喂。应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确保河蟹吃饱吃好;同时还应看天气、看水质、看河蟹摄食情况灵活掌握,确保饲料不浪费。⑵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全价配合饲料营养全面,诱食性好,利用率高,饲料系数低。河蟹摄食全价配合饲料具有生长快,体质好,抗病力强等优点。因而投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成本低。⑶清除野杂鱼。不仅蟹池在放蟹前要清塘消毒,清除野杂鱼,而且在进水过程中要把好关,防止野杂鱼、敌害卵进入。养蟹中期开始,野杂鱼个体迅速增长,与蟹争食,也影响了河蟹对饲料的利用。
2、发展生态养殖,以防为主,降低药物成本。近年来,河蟹病害日趋突出,养蟹药物成本逐年上升。为了管好蟹池水环境,蟹农们在池内种植水草,投放活螺蛳,进行生态养殖,让蟹始终生活在一个适合的良性环境中,以预防病害。但真正能将池内良好生态环境维持下去的养蟹户只有60%,他们的蟹池在生长期间只用过3-4次的药物预防,基本上没有蟹病的发生,因而降低了药物成本。
3、合理放养,提高河蟹上市规格。从市场行情看,河蟹的规格越大,价格越高,而且市场看好。因此养蟹要改变过去增大放养量,以量取胜的做法,应采用稀放,增大商品蟹规格,达到产量不减,效益上升。一般每公斤200只左右的蟹苗0.067公顷放500-600只为宜。
4、夯实埂基,节约水电。调查中发现,近几年来新挖的蟹池大都埂基不实,渗水严重,一般每隔2-3天就要加水1次,造成了不必要的水电浪费,在水源不甚好的地方情况就更为严重。
(三)科学销售,实现最大产值利润调查中还发现每个成功的养蟹户,不但是技术上、管理上的能手,同时也是个精明的销售者。他们往往通过抢占上市时间、采取规格划分、雌雄分售等方法,比同等条件的其他养殖户每公斤河蟹多售10-20元。
(来源《农村养殖技术》2002.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