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立秋之后,河蟹养殖谨防纤毛虫病侵袭!

时间 : 2024-10-13 23:13:24 投稿人 : 团团 点击 : 1741 次 加入收藏

8月份,以晴热天气为主,持续高温可使水体温度保持32℃以上,水生动物摄食生长旺盛,水质污染加重,水体内各种细菌异常活跃,是细菌性疾病高发期。广大养殖户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严格投饲,定期改良水质,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立秋之后,河蟹养殖谨防纤毛虫病侵袭!

随着虾、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池水过肥,水质恶化以及残饵没有清除等原因,导致近几年虾、蟹的固着类纤毛虫病呈暴发趋势,对虾、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疾病也是八月份常见疾病之一,该类纤毛虫是以细菌或有机碎屑为食,并不直接入侵宿主的组织或器官,仅以宿主的体表和鳃作为生活的基地,因而属于共栖生物。它们共栖在虾蟹生活史的各个时期,共栖数量不多时,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严重,在宿主蜕皮时就随之蜕掉,但数量很多时,危害就非常严重。

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为聚缩虫、单缩虫、微孢子虫、吸管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它们都属纤毛虫类,以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或寄主表皮细胞的碎片为食,并不直接侵害宿主的组织,而只是以宿主作为其附着生活的基地。

一、发病症状

1、纤毛虫附着在虾蟹的体表、附肢的甲壳上和成体的鳃上,甚至眼睛上,在体表大量附生时,肉眼看出有一层灰黑色绒毛状物。

2、在幼体时常出现在头胸甲附肢的基部和幼体的尾部,在成虾则常出现在鳃上和头胸甲的附肢上,感染严重的虾,鳃丝上布满了虫体,且经常与丝状细菌和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存在。

3、在虫体之间还黏附一些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和污物等,肉眼看上去鳃部变黑,所以也被称为“黑鳃”。

4、显微镜下检查时,发现鳃本身的组织并不变黑。外观变黑是虫体和污物的颜色。

5、患病的成虾或幼体,游动缓慢,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就更促进了固着类纤毛虫的附着和增殖,结果会引起宿主的大批死亡。

二、危害

1、该病可危害河蟹幼体及成蟹,对幼苗池的河蟹幼体危害较大。该类纤毛虫随水流进入育苗池,即会很快在池中繁殖,造成幼体的大量死亡。成蟹受此病感染,即使不死亡,也会影响其商品价值。

2、虫体和污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和鳃表面的气体交换,降低了对虾对缺氧的耐受力,很容易发生窒息死亡。

3、如果这些群体与丝状菌同时发生,其致病性就会得到增强,特别是在虾、蟹的鳃丝上附着,会影响鳃丝对氧气的交换,使虾、蟹对缺氧的忍耐力下降。

4、当大量虫体寄生在虾体、鳃、附肢时将会妨碍虾、蟹的正常呼吸、游泳、摄食和蜕壳机能。当水中溶氧稍有不足时,可引起虾、蟹的大批死亡。

5、轻者病虾活动能力下降,不摄食、不蜕壳,生长缓慢,影响鳃的呼吸,重则与细菌性疾病并发,引起虾的死亡;成虾感染寄生虫后体表粗糙,体色不正常,影响销售价格。

6、蟹被固着类纤毛虫附着时,除复眼、口器外,病蟹的鳃部、头胸部、腹部和四对步足都有大量纤毛虫附生,仅有少数河蟹为局部少量寄生。被纤毛虫附生后的河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明显减弱。

三、如何预防

1、保持水质清洁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放养前尽量清除池底污物,并彻底消毒,放养后经常换水。

2、育苗用水采取严格的砂滤和网滤外,可用10~20mg/L的漂白粉处理,处理一天后即可正常使用。

3、卤虫卵孵化时注意消毒,冲洗干净后再入池孵化。育苗期投喂卤虫幼虫时,可先镜检,若发现固着类纤毛虫附生时,可用50~60℃的热水浸泡5min左右,将纤毛虫杀死后再投喂。

4、投喂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数量适宜,尽量避免过多残饵沉积;同时通过经常换水、控制适宜水温等措施,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以加速虾蟹的生长发育,促进其及时蜕皮。

5、若共栖纤毛虫数量不多,可不必治疗,只要按上述预防措施促进虾蟹生长发育和蜕皮就会自然痊愈;若固着类纤毛虫数量很多时,应及时治疗。

6、对于发病的虾蟹幼体,通过改善饵料、加大换水量、调整适宜水温促进幼体蜕皮。

四、治疗方法

1、有条件的先换注新水,然后遍洒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体用25克,第3天遍洒三氯异氰脲酸(也可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每立方米水体用0.2克。

2、每立方米水体用福尔马林10~25克或用硫酸锌3克,全池泼洒。

3、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0.5~2克药浴,连用3天。

4、养成期疾病的治疗:可用茶粕(茶籽饼)全池泼洒,浓度为10~15mg/L。茶粕中含有皂角苷,可促进虾蟹蜕皮。待虾蟹蜕皮后,大量换水。

五、注意事项

纤毛虫病易与着毛病、水霉病相混淆。其主要区别为,患纤毛虫病的河蟹体表在清水中可见黄绿色或棕色的绒毛;着毛病为蟹体表附着绿色水绵丝状物质;水霉病是灰白色棉絮状茵丝,茵丝末端有球状孢子或由孢子联成的黑色菌体。

相关文章

  • 鱼苗鱼种运输技术要求
    鱼苗鱼种运输技术要求

    一、体质要求。鱼苗和鱼种应规格一致,躯体匀称,背尾饱满,鳞完整无伤,游动活泼。二、拉网锻炼。鱼苗应在肉眼可看到鳔点出齐,开口吃食,体呈淡黑色时起运。如运输时间在12小时以上,起运时间还应早些。孵出时间长、体色已经变黑的鱼苗,不宜长途运输。鱼种起运前1-3天必须进行拉网锻炼,使鱼体预先排空肠内粪便,减少体表粘液,身体结实...

    227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秋冬季亲鱼培育有诀窍
    秋冬季亲鱼培育有诀窍

    1、培肥池水。在入冬前应加强对亲鱼池施肥,一般每周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施腐熟人畜粪肥500公斤左右(其中鲢鱼池施人粪肥约占施肥总量的70%,畜粪肥约占30%;鳙鱼池以牛粪为主,用量占70%,人粪占30%),使水色转深,以达到肥水养鱼的目的。入冬后,还应少量补施肥,补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不断补充”的原则进行。此外...

    118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水库套养鱼种
    水库套养鱼种

    水库精养通常要求在冬春季投放1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每亩水面需鱼种50-75公斤。鱼种成本200-300元。同时需配套苗种池0.1-0.2亩,生产周期为7-10个月。如果实行水库套养夏花鱼种,每亩水面只需投放6.6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800-1000尾,鱼种成本仅24-30元,培育夏花鱼种只需2个月,每亩水面只需配套苗...

    279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一、简介叉尾鮰,即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美国叉尾鮰鱼自1985年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于1989年繁育成功。是贵州水产养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二、形态特征其体形前部较宽肥,后部较细长,有须4对,两侧及背...

    1914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稚鳖工厂化养殖的三级培育技术
    稚鳖工厂化养殖的三级培育技术

    三级养殖池放养25克左右的稚鳖,养至40克以上。1.三级养殖池准备:三级养殖池仍使用稚鳖池,池底铺粒径0.3~0.4厘米的米石,厚度5~8厘米,池水保持30~40厘米深,池内设多处躲藏台,1处饵料台,2处晒背台,可少量移植水葫芦、水花生等高等水生植物。2.放养密度:在此阶段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60~80只,在养殖前期...

    1000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方法
    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方法

    一、制种田的选择制种田块要选择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无枯、黄萎病,肥力较好,排灌方便的地块,制种区要设隔离带,要求距其他棉花品种至少200米,杜绝制种区内出现其他品种棉花,以保证纯度。二、移栽育壮苗。移栽前7-10天每亩大田基施土杂肥2方、碳铵25-30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瓜棉套作,施用硫酸钾)、过...

    720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斑点叉尾鮰套肠症的防治方法
    斑点叉尾鮰套肠症的防治方法

    套肠症即“肠套叠”,“肠套叠”是指鱼类的部分肠管及肠系膜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严重时会引发肠断裂,出现肠脱现象,即脱肛。【病原】汪开毓等(2006)报道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刘金玉等(2008)报道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

    531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笋壳鱼虹彩病毒病的防治关键点
    笋壳鱼虹彩病毒病的防治关键点

    近年来,广东地区笋壳鱼土塘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密度及产量也逐年增加,各种病害也随之加剧,其中虹彩病毒病尤为盛行。此病多数暴发于白撞雨(过云雨)前后、过塘分筛后、倒藻水变缺氧后,低压闷热或者增氧不足时。该病发病快,传染快,死亡量大。病鱼体色发黑,悬停于水面、趴边无力,解剖后可观察到肝脏贫血肿大,脾脏、肾脏肿大发黑,鳔...

    2240 笋壳鱼养殖方法 淡水养殖 笋壳鱼 笋壳鱼养殖 笋壳鱼养殖技术
  • 十月是鲫鱼的黄金生长期 也是拉大鲫鱼规格的最后机会
    十月是鲫鱼的黄金生长期 也是拉大鲫鱼规格的最后机会

    “金九银十”,晴多雨少,水温下行至15-25℃之间,水质稳定,鱼类摄食欲望强烈,是鲫鱼生长的黄金时期。因此,苏中地区从8月下旬开始,主动提升投喂率和饲料档次、快速拉大鲫鱼规格,已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共识。然而,步入九月,广大养殖户困惑不断:存塘预估不准,投喂率就不准,我怎么知道喂得够不够?鱼大了,不到水面吃食,我怎么知道鱼...

    2550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花鲢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技术
    花鲢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水霉属和绵毛霉属。2.症状:当鱼体受伤后由水霉动孢子侵入伤口而致。肉眼可见病鱼体上有白色或灰白色的绵毛絮状物,故又称“白毛病”。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黏附,使组织坏死,鱼体焦躁不安,负担加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而死。3.流行情况:此病流行范围广,各地均有发生。以早春和晚冬最为流行,流行水温为15...

    1031 淡水养殖 花鲢白鲢 花鲢白鲢养殖 花鲢白鲢养殖技术 花鲢白鲢养殖方法
  • 江西永旺生物有机肥
    江西永旺生物有机肥

    本公司生物有机肥按国家标准严格生产:有机质大于45%氮磷钾大于5%水分小于30%选择永旺生物发酵有机鱼肥的五点理由一、肥水迅速,肥效持久如果是在晴天上午使用,第二天即会产生水色变化,正常情况肥效可持久达7-10天左右。培肥的水色以硅、裸、隐、金藻和轮虫、桡足虫、无节幼虫等营养价值高的饵料生物的黄绿色至黄褐色、茶褐色为主...

    2147 淡水养殖 花鲢白鲢 花鲢白鲢养殖 花鲢白鲢养殖技术 花鲢白鲢养殖方法
  • 加州鲈黄身症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加州鲈黄身症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为淡水肉食性鱼类,由于加州鲈的摄食特性,对配合饲料的营养配比要求高,目前多数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配合投喂颗粒饲料。近年来,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加州鲈出现一种以体表颜色变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常伴随肝脏脂肪变性、肿大硬化、有类似“橡皮”一样的弹性。发病后商品价值下降,养殖户损失很大,本文介绍该病的流行特...

    2433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海水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海水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1.主要病原:能引起该病的车轮虫有十几种,在体表寄生的主要有显著车轮虫、杜氏车轮虫。侵袭鳃的主要有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及小袖车轮虫。2.主要症状与诊断:病鱼体表及鳃部分泌大量黏液,形成一层黏液层;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最后死亡。镜检见车轮虫可确诊。3.流行情况:车轮虫适宜水温20~28℃,流...

    2433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详细剖析鲫鱼大红鳃,不同阶段症状不同,防治方法更不同!
    详细剖析鲫鱼大红鳃,不同阶段症状不同,防治方法更不同!

    文|图泰州海大王凯华东作为鲫鱼主养区域,有多年的鲫鱼养殖经验积累,但最近几年受病害侵袭,严重制约鲫鱼养殖发展,也让这条鱼越来越难养。调研发现近两年鲫鱼主养区约90%的塘口暴发了鲫鱼鳃出血病、大红鳃,导致鲫鱼产量锐减。2017年进入5月份以来,江苏地区的鲫鱼疾病开始暴发,再第一波5月初到5月中的疾病中大部分,并非大家所担...

    1219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 甲鱼养殖常见病“疖疮”、“腐皮”并发症防治技术
    甲鱼养殖常见病“疖疮”、“腐皮”并发症防治技术

    一、病原国内对鳖的“疖疮病”和“腐皮病”的致病菌分别早有报道。肖克宇等(1991)证实疖疮病的病原菌是点状产气单胞菌,即豚鼠气单胞菌(陆承平,1992)。腐皮病的致病菌则以气单胞菌属的菌为主,另外还有假单胞菌及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的联合作用。因此,可以断定疖疮病、腐皮病并发症的病原也绝非一种致病菌,而是多种细菌的共同感染...

    2295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