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是一种海产、软体动物,自古以来就被列为"八珍之首",用其制作的菜肴味道鲜美,令人垂涎。其壳用途很广,不仅可制成名贵的工艺品,而且也有一定的医疗价值。鲍分为贝壳和软体两部分,过去只靠天然采捕,现已能人工养殖。在人工养殖中繁殖与育苗非常重要。
⑴亲鲍的精养和选择。我国的经济鲍类有耳鲍、羊鲍、杂色鲍和皱纹盘鲍等。可从大量的成鲍中选择生长健壮的2寸以上的个体作为新鲍,在3-5月份开始精养。精养在海区域池内均可,用塑料和竹筐做成容器,放入适量亲鲍,挂养于离水面约1.5--2米深处,隔3--4天投饵1次,饵量不宜过多,水中含氧量要充足,并随时检查性腺发育状况。在性发育成熟之前,应及时将雌雄分开饲养,并将海区挂养的新鲍转入池内饲养。要求亲鲍生长健状(壳长在6厘米以上),性腺饱满,凸出于壳缘,形状钝圆。
⑵催产。将亲鲍按2:1-3:1的雌雄性比,置于盛有过滤海水的孵化箱内。开始以70℃左右的海水徐徐注入箱内,使水温提高2℃--3℃,约20分钟后,再输入低温海水,使水温降低4℃--6℃;同时进行充气,提高水中含氧量,可获良好的催产效益。或将亲鲍放在阴湿处干露0.5-1小时,然后按3:1的雌雄比放入催产箱内,并导入新鲜海水,保持箱内海水循环流动。1-2小时后即可排放精卵。
⑶受精卵处理。受精卵沉入水体后,排除上层的海水,导入过滤海水;或把受精卵收集到另一个盛有过滤海水的箱中即可。两性亲鲍同在1个箱内催产,一般每隔1小时换水洗卵1次;若两性亲鲍分别催产,洗卵次数可相应减少。
⑷浮游幼虫的收集。刚孵化出的担轮幼虫只在近水游动,约半小时后,开始在孵化箱中、上层游动,此时即可收集(用橡皮管虹吸收集于预先注入新鲜过滤海水的育苗池内)。
⑸采集器的制备和投放。采集器可用有机玻璃、聚乙烯塑料薄板和薄膜制成,有架式和游离式两种。架式规格为20×50×40厘米,在每条长边上等距(2-3厘米)穿扎成双的塑料线绳,并按一定角度夹入聚乙烯薄膜,每架20-25片;游离式是以外包塑料管的铁丝做成目字型框,然后在横杠上粘上一张聚乙稀薄膜。将整张薄膜中心绑上石头沉入池中,薄膜的四周即能游离张开。在人工催产前4--6天,将采集器置于池内,以便在采集器上附上一层底栖硅藻,供采集的幼虫食用,每立方米水体投放附着面积约20平方米的采集器为宜。
⑹匍匐幼虫的饲养管理。当幼虫附着后,就开始流水式培育。向水池内喷水,增加水中溶氧量;幼虫附着后开始舐食各种藻类。藻类可人工室外培养。当附着的硅藻不够幼虫吃时,可用新、旧饵料板叠靠的方法,让其迁移到新饵料板上。当第一呼吸孔出现后,要投喂一次大型海藻(如浒台、石莼等),进入幼鲍期后养殖3-4月再移到选定的海区或人工池内饲养。
摘自《中国特产报》第6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