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实用操作技术

时间 : 2023-05-20 08:56:29 投稿人 : Cohen 点击 : 715 次 加入收藏

斑点叉尾鮰,英文名channelcatfish,学名IctalurusPunctatus(Rafineque),原产于美国,分类学上属鲶形目。刚引进我国时被称为“沟鲶”,在美国已有很长养殖历史。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广、较耐低氧生长快、个体大、易捕捞、肉质细嫩、无肌间小刺、营养丰富等优点,属杂食性,饲料易于解决,现在是美国池塘、湖泊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占其淡水养殖产量一半以上,也是其游钓业的主要品种之一。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实用操作技术 | 淡水养殖

我国于1984年首次引进,1987年首次繁殖成功,并向全国各地推广,在推广初期多以池塘饲养为主,但经过多年的养殖人们发现斑点叉尾鮰除适合池塘饲养外,还适合于网箱环境。首先,由于性格温顺,鱼种进箱前经过适当训化即能很快适应网箱饲养;其次在网箱中活动范围小、耗能少,生长速度与饲料转化率均较池塘为好;另外由于在美国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对其营养需求了解比较全面,用标准配方生产的配合饲料完全可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在整个成鱼生产过程中不需再添加任何天然饵料适宜网箱规模生产。

加之近年来,我国加工的斑点叉尾鮰鱼片打入了国际市场,所以斑点叉尾鮰的网箱养殖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将十几年所积累的斑点叉尾鮰网箱饲养经验作一介绍,供养殖户参考。

网箱设置

1、设置网箱的水域条件:要求水质清新。在正常情况下含氧量应不低于4mg/L,透明度不低于40cm,没有特殊的工业污染。过于富养化的水体不适宜放置斑点叉尾鮰网箱。水深应不低于4米,如水太浅会影响到箱内外水体的交换速度,在因风力等因素引起网箱摆动移位时会增加水底异物挂破网箱的可能性。水域面积要与网箱的鱼类总产量相适应,一般把网箱的总产量平摊到网箱以外的水域面积上,平均每亩不应超过150公斤,如果该水域的水体交换条件较好,则可适当增加密度。

2、网箱的规格:面积4米×4米或5米×5米为宜,如果太小,单个网箱内的鱼群太小,不利于摄食,也不利于规模生产;如果太大,不利于操作。网箱的深度应视水域水深而定,如果水深允许,网箱的入水深度以2.5米为宜。网箱入水如果太浅,投饲时饮料从入水面到沉落到箱底的距离太短,不利于鱼类摄食,造成饲料浪费。由于斑点叉尾鮰没有跃离水面的能力,所以在保证网箱出水0.5米时,不需加盖。

3、网目:进箱4公分的鱼种需用0.8公分网目,12公分鱼种需用2公分网目。18公分以上可以进成鱼箱,成鱼箱网目一般用3—4公分。

4、网箱设置的位置应避开主航道。这样设置不影响交通,可以减少因船只来往而人为损害网箱的可能性,也可减少由船只往来噪音引起的鱼类应激反应。

网箱的排列应以便于水体交换为目地,以单列式最好,也采用四个一组呈田字形或全部双排。

二、鱼种投放

鱼种的投入要考滤市场的情况,最好是能够为常年供应、均衡上市提供条件,从而提高效益。所以在投入鱼种时,应在不同的网箱中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在每个网箱中则要求鱼规格尽可能一致)以达到常年供应,均衡上市的目地。

1、放养密度:根据饲养经验在4米×4米×3米的成鱼网箱中当存鱼量

超过2000公斤时有生长速度减慢的趋向。根据目前市场的要求成鱼出箱的规格应在500克到1000克之间,以出箱规格平均每尾700克,成活率90%计算,成鱼箱的入箱密度应为每箱3200尾,平均每平方米200尾。5米×5米×3米的网箱,每箱应放4500尾左右。具体操作时放养密度应视水质的好坏而适当增减。另外要注意,投放成鱼箱的鱼种密度与鱼种的规格大小无关。

2、放养规格:在湖北、四川、湖南等地的气候条件下,在饲料质量和投饲方法有保证的前提下,3月底规格为8—10公分(8—10克/尾)的年底可达到300—400克;12—15公分(12—22克/尾)的年底可达到500—700克;15—18公分(22—40克/尾)的鱼种当年8月底可达500—700克。按上述三种规格投放鱼种,大规格的可在当年9—12月销售,中规格的可在来年4—6月销售,小规格的在来年7—9月销售。至于各种规格鱼种所占比例,应视市场情况而定。

3、鱼种的进箱时间及应注意的事项:以每年11月、12月和来年3月、4月为宜。大规格鱼种因抵抗力较强,可以提前在春节前进箱。考滤到鱼病问题,小规格鱼种最好在春季进箱。根据经验,在水温低10度的1月2月最好不要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拉网和运输,否则极易受伤导致3月份发病。鱼种在出池运输以前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拉网训练,否则也极易使鱼种受伤,造成运输途中和进箱后大量的、长时间的不断死亡。15公分以下鱼种需先进鱼种箱暂养一段时间,然后再分入成鱼箱,18公分以上的可按饲养成鱼密度直接进入成鱼箱。

进入成鱼箱的鱼种必须经过筛选,尽量达到同箱中规格一致,保证同步增长,减少出箱麻烦。

4、鱼种质量要求:进箱的鱼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对于那些因缺乏营养而尾巴细长,体质瘦弱的鱼种应掌握在水温12度以上再进箱,进箱后不久即可大量摄食,有利于恢复,如果进箱过早,长期不能摄食则可能造成大量死亡。

三、饲料

斑点叉尾鮰属杂食性,成鱼的天然主要是底栖生物、昆虫、和小鱼虾。在网箱中饲养的斑点叉尾鮰已基本上与天然饲料隔绝,完全靠人工投饲生活,所以投喂饲料营养价值是否能满足它生存和生长需要则是此项事业成败关健之一。

能量基础(可消化能千卡/公斤饲料)3000

粗蛋白(%)32

可消化蛋白28

必须氨基酸(占饲料总量的%)

精氨酸,%1.2蛋氨酸+胱氨酸,%0.64

组氨酸,%0.42苯丙氨酸+酪氨酸,%1.40

异亮氨酸,%0.73苏氨酸,%0.56

亮氨酸,%0.98色氨酸,%0.14

赖氨酸,%1.43缬氨酸,%0.84

在配方时除考虑蛋白含量外,更要考虑各种必须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必须与上述营养要求相适应。

2、饲料配方:根据上述斑点叉尾鮰对10种必须氨基酸的需量,通过实测证实,一般配方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所以一般配方中都另加晶体赖氨酸。

根据美国大豆协会提供的资料和我们在工作中实际应用的经验,表二列出几个实饲料配方供参考。

表二

原料名称原料配方组成

粗蛋白含量鱼种料成鱼料越冬料

进口鱼粉62%1055

豆粕44%404025

膨化大豆粉40%8

棉仁并40%510

菜仔并36%558

玉米蛋白粉60%5.310.0

玉米(膨化)8.5%13

细米糠12%1019.315

全麦粉12%1810.018

植物油22.3

赖氨酸0.50.50.5

磷酸二氢钙(含磷18%)1.51.51.5

维生素添加剂0.340.340.34

矿物质添加剂111

Vc聚磷酸脂①0.060.060.06

氯化胆碱0.30.30.3

说明:①Vc聚磷酸脂含有效Vc10%。

 ②饲料抗胰蛋白酶含量不高于0.09%。

3、饲料加工: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除受配方合理性的影响外,饲料加工质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对饲料诉加工有以下主要指标:

A.粉碎粒度:鱼用饲料对粉碎粒度的要求要比禽畜料高,一般要求原料粉碎粒度全部通过40目筛,60目筛上物不大于30%。

B.混合均匀度:混合均匀度的异变系数在5-10%,不能超过15%。

C.水分含量:要求南方不高于12.5%,北方不高于14%。

D.粉化率:饲料成品中不成型的粉料含量不高于2-3%。

4、饲料的粒径:饲料粒径必须与鱼体大小相适应。太大,鱼吞不进;太小,则会增加鱼类摄食的次数,增加体力消耗,加长投饲时间,有时还能造成饲料浪费。一般5-8公分鱼种用1毫米饲料;6-15公分鱼种用2毫米饲料;15-25公分用3毫米饲料;150克以上用4毫米;250克以上用5毫米。

四、投饲技术

1、投饲方法:在大网箱中投喂配合颗粒饲料饲养斑点叉尾鮰,无论鱼的规格大小,都不要在网箱中设置饵料台,而应当以洒喂的方式引诱鱼群形成抢食习惯,这样的优点一是容易掌握摄食量;二是可以做到均匀摄食。饲料从进入水面到飘落网箱底有一个过程,而且面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鱼体大小、体质强弱都有机会接触饲料,因而不易造成大小悬殊。

2、投饲量:每次的投饲量都要按鱼类摄食情况决定,当从水面上看不到有摄食鱼群时即停止投喂。斑点叉尾鮰在网箱开口摄食的最低水温与水质及鱼体质有关。水质差的开口晚;体质好的开口早;体质差的开口晚。一般在8-10℃开始摄食,6℃以下不吃食。在湖北、四川、湖南的气候条件下一般在3月中下旬开始摄食。

每公斤鱼每天的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随着鱼体的增大而减少。4-5月份,水温在15-25℃之间波动,网箱内的鱼种规格在200克以下,此时的摄食量一般在2-5%之间,而越冬后的400克以上的成鱼摄食量一般在1-2%之间。6月至8月水温在25-32℃之间波动,鱼体重在200克以上时,网箱中鱼的摄食量一直保持在4%左右,9月份以后逐步下降。

五、成鱼运输

1、运输前的密集训练:

无论是饲养在池塘中或网箱中的成鱼或鱼种,在实行分箱、过筛或运输以前都是必须先行训练,以便提前排队体内积存的废物,如粪便、过多贮存的粘液等,使鱼逐渐适应密集环境,减少过度的应激反应,减少受伤,提高成活率。

饲养在网箱中的鱼的训练方法与池塘不同,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训练前12小时停食,训练时,先将箱中的鱼集中在三分之一箱内密集6小时不动,然后将三分之一的网箱再提,让鱼在十分密集的情况晴激烈翻腾5分钟,然后放开。每隔2小时再进行一次,共3次,做完以后就把网箱全部放开,这个过程共计12小时。鱼放开后可喂一次食,以后的24小时再重复一次即可进行运输。

实践证明,没有经过训练的斑点叉尾鮰在运输过程中体表的粘液层会成块的脱落,成活率较低。

2、运输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运输方法是氧气瓶充氧,这个方法具

有简便、运输密度高、成活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值得提倡。具体方法是:用钢板焊成箱体,在上部留有可以装卸鱼的口、口上加<

相关文章

  • 鱼儿只在水面游,一天死近20斤!乡亲疑惑鱼到底咋了?
    鱼儿只在水面游,一天死近20斤!乡亲疑惑鱼到底咋了?

    来自静候公安县的熊师傅最近可是急坏了,自家池塘里的鱼居然在水面游,他担心长时间下去,鱼会出问题,便向我们打电话求助我们记者带着水产专家张老师来到了熊师傅的鱼塘边。发现池塘里的情况还真和熊师傅说的一样,天气不热不冷的,鱼怎么都在水面上游呢?熊师傅郁闷的说,他家的鱼总在水面上游,刚发现的时候一天死一二十斤。鱼儿长期在水面活...

    2294 淡水养殖 花鲢白鲢 花鲢白鲢养殖 花鲢白鲢养殖技术 花鲢白鲢养殖方法
  • 黄鳝养殖之冬季生活习性分析
    黄鳝养殖之冬季生活习性分析

    黄鳝是喜静、喜暗、喜温暖的变温动物,在冬季对水温变化特别敏感。水温下降到15℃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低于10℃,有部分摄食;水温在4℃时则停止摄食,而穴居于20一40厘米深的泥土中冬眠。在此期间,黄鳝呼吸微弱,在干燥环境中,常靠口腔和喉腔进行辅助呼吸,耐低氧能力很强。黄鳝的主要活动规律是冬眠春出,但在冬季的太阳出来温度...

    2814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赤鳍病的防治技术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赤鳍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和症状:一般认为此病是由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病鱼背鳍、胸鳍、臀鳍基部发红,肛门扩张发红,腹部充血发炎,鳞片软散易脱。肠管发炎,腹部膨大并有腹水。得此病的鱼游动缓慢,常静止于池边,不久即死亡。2.防治方法:可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遍洒进行消毒。...

    1782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四大家鱼养殖方案设计
    四大家鱼养殖方案设计

    长期以来,四大家鱼作为水产市场的主导品种,价格一直不算太高。如何才能提高养殖效益呢?笔者认为,搞好养殖,不仅仅跟技术挂钩,跟方案的设计和管理也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将笔者设计的养殖四大家鱼亩产值在1000-2000元的方案介绍给大家供参考。池塘条件:面积5-10亩,水深1.6-1.8米,东西向,塘底淤泥较少,每3亩塘配置1...

    119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颡鱼一点红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黄颡鱼一点红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点红”病6.1病症该病严重时在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头项穿孔,头盖骨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因此,地方养殖户又称该病为“红头病”、“红头顶病”、“红脑门”等。病鱼在临死前失去平衡,出现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的特殊姿势,并伴有阵发性痉挛,旋转性侧游、打转等。6.2流行情况及危害多发生于春、夏、秋...

    586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新建泥鳅池塘亚硝酸盐偏高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新建泥鳅池塘亚硝酸盐偏高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新开的池塘是因为养殖户清塘后,打入地下水就等着放苗。地下水无藻类又无氧气,池塘内几乎无藻源,从塘外看,就是一池黄泥浆水,水中都是悬浮的胶体颗粒,这样的水质亚硝酸盐往往都达到1.0以上。因此,新塘清塘后,最好注入河水或水质较丰富的老塘水,然后再用氨基酸肥水素进行肥水,只要塘内的水质肥起来了,塘内的溶氧多了,亚硝酸也会有所...

    2372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乌鳢(黑鱼)腹水病介绍及防治技术
    乌鳢(黑鱼)腹水病介绍及防治技术

    乌鳢腹水病(AscitesosisofChinasnakehead)[病因]病原为费氏枸缘酸杆菌(Gitrobacter,freundii)。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当水质恶化,病原菌大量孳生,可从鱼的受损皮肤和肠道入侵体内,引起该病。[症状]病初,病鱼食欲下降,有时在水面窜游,体色变黑,随后,病鱼在水面乱游,不摄食,不怕人...

    694 黑鱼 淡水养殖 黑鱼养殖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养殖方法
  • 野外泥池塘防病养鳖技术
    野外泥池塘防病养鳖技术

    野外泥池塘养鳖,是我国农村采用较多的养鳖模式,因其养成的商品鳖较工厂化直接养成的商品鳖色泽好,口味鲜,所以市场价格也较高。但多年来因野外泥池塘养鳖受气候、池塘条件与养殖技术的影响,病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一、野外泥池塘防病精养新技术1、外养鳖泥池塘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泥池塘精养安全和高产高效的目的,养殖池塘应符合防病、安...

    2108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罗非鱼的养殖环境
    罗非鱼的养殖环境

    目前罗非鱼的主要养殖方式有池塘、流水、网箱、海水和稻田养殖等。在此主要介绍一下池塘养殖方式。1、鱼池条件: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鱼池的条件:罗非鱼耐低氧,对池塘条件无特殊要求,凡池塘、废坑、洼地、沟渠等均可用来养殖。但作为商品鱼养殖池塘,面积最好是6-8亩,水深1.5-2.5米,水泥砌坡,池塘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池底平坦...

    94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河蟹养殖常见问题水蜈蚣的防治方法
    河蟹养殖常见问题水蜈蚣的防治方法

    水蜈蚣又叫水夹子,是龙虱的幼体,身体长锥形,有1对钳形大颚,主要危害土池育苗的溞状幼体,平均1尾水蜈蚣可吃掉7只第Ⅳ期溞状幼体或5只大眼幼体。防治方法:①在土池育苗前,彻底清塘消毒。②夜间利用水蜈蚣的趋光性,用灯诱集,并用捞海网捕捉杀灭。...

    2867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丰鲤成鱼的几种养殖模式
    丰鲤成鱼的几种养殖模式

    1.在鱼种池中套养在培育草鱼、青鱼、鲢、鳙等鱼种的池塘内,套养丰鲤,是经济合理的养殖措施,既能充分地利用鱼种池内的剩饵余渣及池底腐殖质、杂草等,又可发挥鱼种池的生产潜力。这种养殖方法,目前已为许多地区广泛采用。在鱼种池内套养丰鲤时,要掌握合理放养密度,这关系到鱼种池的产量及成鱼的大小。在主要养殖鱼类放养密度不变的情况下...

    1892 鲤鱼 淡水养殖 鲤鱼养殖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方法
  • 秋季养鳜鱼
    秋季养鳜鱼

    改善池塘水质进入秋季,鳜鱼采食量增大,每天产生废物较多,容易导致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因此应常换水,每7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20厘米左右。每5亩~6亩鳜鱼池面积配备3千瓦增氧机1台,做到晴天中午开2小时~3小时增氧机,能够起到上下水层的混合,消除氧债,增大鱼池的溶氧贮备。晚上12点左右开增氧机到天亮。...

    183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提高鳊鱼、花鲢养殖密度,饵料系数降低0.1
    提高鳊鱼、花鲢养殖密度,饵料系数降低0.1

    江苏常州武进地区水系发达,为淡水水产养殖集中区,以鳊鱼精养为主,虽然养殖户大量聚集,但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却是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放养密度不断增加,投料随之增多,塘底有机物耗氧造成溶氧降低,综合饵料系数不断升高。同时,水质条件不断恶化、疫病难以防控,加之受到鱼价行情的持续影响,传统养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大部分养殖户盈利非常...

    2660 淡水养殖 鳊鱼 鳊鱼养殖 鳊鱼养殖技术 鳊鱼养殖方法
  • 甲壳动物对鱼苗的危害
    甲壳动物对鱼苗的危害

    危害鱼卵、鱼苗的甲壳动物最常见的有蚌虾和剑水蚤。蚌虾又称蚌壳虫。危害鱼苗的有圆蚌虾和狭虾两种。圆蚌虾的体形像小蚌壳,近似圆形,壳半透明,壳面具同心圆生长线,壳线大而清晰。狭蚌虾比圆蚌虾略大,壳透明,壳面具有比圆蚌虾多的同心圆生长线,身体为长椭圆形。蚌虾的发育史短,只需5-7天,因此,它们在池塘内的出现和消落,总是突然发...

    1114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黄颡鱼池塘精养技术
    黄颡鱼池塘精养技术

    1.池塘条件黄颡鱼对于池塘条件的要求不高,面积1300~6000平方米的零星小塘均可用来养殖黄颡鱼。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养殖用水标准;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水深1.5米左右,按0.2千瓦/667平方米配备增氧设备,以保证养殖全过程不发生缺氧现象。2.放养前的准备投放苗种前,新旧池塘都必须清整消毒。老池塘应清除过多...

    117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