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成技术

时间 : 2023-05-20 08:05:36 投稿人 : 小立 点击 : 加入收藏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产地是水质无污染、沙质或石砾底质、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易饲养、出肉率高等特点。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引进,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中国大部份地区养殖。

通威水产良种场2007年于美国引进原种斑点叉尾鮰水花,经多年精心培育与养成,凭借多年养殖经验,结合市场需求,育成大批良种亲鱼,已达繁殖的鼎盛时期。同时,通威水产良种场与四川省斑点叉尾鮰国家级良种场鼎力合作,每年引进全国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家系进行生长培育,不断提高种质优良性。

养殖优势:

1、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老少皆宜。

2、适应性强。可单养,亦可混养。适温范围广,0-38℃均可生存。食性杂,能很好的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3、生长速度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苗可育成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的鱼种;第二年规格可达到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3龄以上可达性成熟。

4、起捕率高。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

1苗种培育

1.1水质要求

1.2池塘要求

1.3鱼苗暂养

1.4鱼苗培育

1.4.1鱼苗池准备

1.4.2放养密度

1.4.3饲养管理

1.4.4日常管理

2鱼种培育

2.1鱼种来源

2.2池塘要求

2.3放养密度

2.4投喂

2.4.1饲料质量与种类

2.4.2投饲量

2.5日常管理

3成鱼养殖

3.1场地环境

3.2池塘条件

3.3鱼种放养前工作

3.3.1池塘清整

3.3.2池塘消毒

3.3.3培肥水质

3.4鱼种放养

3.4.1放养时间

3.4.2放养密度

3.4.3鱼种质量

3.4.4鱼种消毒

3.5饲养管理

3.5.1饲料

3.5.2投喂

3.5.3水质调控

3.5.4日常管理

4病害防治

1苗种培育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与四大家鱼苗种培育管理基本相同。做好鱼苗早期的培育工作,是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之一。

1.1水质要求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水质清新充足无污染。其中水体溶氧≥4.0mg/L,pH为6.5-8.5,适宜透明度≥30㎝。

1.2池塘要求

暂养池以水泥池为宜,长方形,面积为5-8m2,水深为30-50厘米;进排水口拦40目网布。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宜,长方形,面积1-3亩,备有进、排水系统,水深80厘米,养殖7天后,每3-5天注水10-15厘米,逐渐加水至1.2m。池底淤泥厚度≤10厘米。

1.3鱼苗暂养

斑点叉尾鮰鱼苗刚孵化出来的3天是不用投饵的,依靠自身的卵黄囊提供营养。当卵黄囊消失,体色转黑,开始平游时才需要及时开口摄食。因此如果所购得鱼苗为未开口的卵黄苗,需要进行暂养,而不宜直接下塘。暂养适宜水温为20-30℃,鱼苗放入暂养池时温差不超过2℃。放养密度为2-3万尾/m3。水体溶氧量达5.0mg/L,水质清新,可用增氧设备向水体充氧。第4d-5d,当鱼苗开始自由活动时,投喂蛋黄开口后,在晴天傍晚下塘,进行鱼苗培育。

1.4鱼苗培育

鱼苗来源于经国家批准的种苗生产场,并经检疫合格。

1.4.1鱼苗池准备

鱼池要求除按上述的规定外,土池按SC/T1008的规定清塘与肥水(亦可详见《鱼苗鱼种培育技术》),放苗前15-20天药物消毒,5-7天施发酵粪肥,注水70-80厘米,培育浮游生物,待轮虫达到高峰时放苗。

1.4.2放养密度

开口鱼苗放养密度:土池3-5万尾/亩。若是养成规格苗售出,可加大放养密度8-10万尾/亩。

1.4.3饲养管理

前期主要培育饵料生物,每隔4-5天施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腐熟的粪肥50-60㎏,鱼苗体长3.5厘米前,主要摄食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可补充投喂水蚯蚓、小鱼虾肉浆等新鲜、无污染动物性饲料;也可每亩每天用2-5kg黄豆打浆作为营养补充和肥水。在设置食台的位置安装一盏诱虫灯,使鱼苗在习惯在食台聚食。当鱼苗长至3厘米左右时,将配合饲料打粉后和水沿池边泼洒,逐渐将范围向食台收拢。

适时加注新水,池水深逐步达到1.2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1.4.4日常管理

在整个培育阶段,尤其是1厘米之前,晴天时,增氧机需从日出开到日落(喂食时关闭),使水体上下层得到充分的交换,防止鱼苗气泡病。夜间需注意观察鱼苗状态,及时增氧与换水。鱼苗养至体长3-3.5厘米,应及时分池、分规格,转入鱼种培育阶段。

做好疾病预防,一般下塘7天左右需杀虫一次(一般为车轮虫或杯体虫),随后用碘制剂或溴制剂消毒一次。

做好生产日志,记录每日的投饲,用药,鱼体,水体状况。为以后的生产提供基础和积累经验。

2鱼种培育

2.1鱼种来源

选用人工培育并经检疫合格的鱼种,规格3-3.5厘米,同池放养鱼种规格必须整齐。

2.2池塘要求

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宜,长方形,面积2-5亩,水深1.2-1.5m,池底淤泥厚度≤10㎝。池塘消毒同鱼苗池。

2.3放养密度

鱼种的放养密度与出池规格见表1。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成技术

当斑点叉尾鮰鱼种长至5-6厘米以上时,每亩搭配放养3-4厘米鲢、鳙鱼500-600尾。

2.4投喂

2.4.1饲料质量与种类

选用斑点叉尾鮰专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GB13078与NY5072的规定,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6%,粒径应与不同规格鱼种的口径相适应。

若投喂动物性饲料(浮游动物、水蚯蚓、小鱼虾肉浆等)要求新鲜,无污染。

2.4.2投饲量

配合饲料日投饵量见表2。

表2鱼种日投饲率表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成技术

鱼体全长在6厘米以前日投饵4次,以后日投饵2-3次。水温在15-32℃时,每天上、下午各投饲料一次,投饵量约占鱼体重的3-5%,水温降至13度以下每天投喂一次,投饵量占鱼体重的1%。冬季若摄食可每周喂1-2次。叉尾鮰具有夜间摄食的特性,可在投喂时逐渐将时间调向白天,驯化其在白天摄食。另采用浮性料,有助于驯化其在白天摄食。

池塘内设置投食台,做到定时、定点、定量。斑点叉尾鮰在3厘米左右时,开始转入以人工饲料为主,方法是将粉状配合饲料用水搅拌成团状,投放在食台喂食。苗种长到5厘米时投喂粒径为1毫米的人工配合饲料。随后根据鱼种的生长情况逐渐加大饲料粒径。鱼种长到12厘米左右时可使用直径为3.5毫米的颗粒饲料。

2.5日常管理

定期筛选,分规格饲养,每隔10-15天注水10-15厘米,当池水达最高水位后换水,每次换水不超过总量的1/3。

每日巡塘不少于4次,尤其是早晨和傍晚,观察鱼类有无浮头和摄食情况,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其他除按SC/T1008的规定执行外,还应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

3成鱼养殖

斑点叉尾鮰为我国淡水鱼类三大出口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已广泛养殖。斑点叉尾鮰原产美洲,我国湖北、江西等省的气候特点和美国原产地相似,因此养殖比较成功。由于斑点叉尾主要对外出口,出口地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并多以切片形式出口,对商品鱼有一定要求,除质量标准外,对个体大小也有一定要求。因此,我们养殖斑点叉尾除要求提高产量外,还要求提高商品鱼的规格。

3.1场地环境

斑点叉尾商品鱼养殖主要用于出口,因此选择场地环境要无污染源,池塘周围无高大建筑物,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

3.2池塘条件

一般面积为3-10亩,池深1.8-2m,能蓄水1.5m以上。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塘底部淤泥不要过厚,用电设备齐全,并配备增氧机。

3.3鱼种放养前工作

3.3.1池塘清整

3月初对池塘进行清整,平整池底,去除杂草,淤泥过厚的池塘要清除部分底泥,可用泥浆泵抽出,以免对鱼体有害的物质积累及养殖期间水质不易控制。加水前要加装50目筛绢网做成的锥形网袋过滤进水,以免野杂鱼混入。

3.3.2池塘消毒

干法清塘时,用生石灰120-150kg/亩化浆全池泼洒,如果带水清塘应保持水深0.5-0.6m,用生石灰200kg/亩化浆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

3.3.3培肥水质

在鱼池消毒2-3天后,池塘施入经过发酵牛粪或猪粪200-250kg/亩做为基肥,以后不再施用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水体透明度达到40厘米左右后开始投放鱼种。

3.4鱼种放养

3.4.1放养时间

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择3月下旬投放,套养鱼种4月中旬放养。

3.4.2放养密度

斑点叉尾养殖,不但要求产量高,更要求养殖规格达到要求,以达到增产增效目的。因此,要求放养规格要达到50-80g左右,投放量为1000-1300尾/亩。套养鲢鱼120-150尾/亩,规格50g左右。由于放养的鱼规格较大,也可套养40-50尾/亩鳙鱼。不再投放其它鱼种,要求鱼种都一次放足。

3.4.3鱼种质量

要求体质健壮,活力强,体色一致,体表光滑且粘液丰富,体侧有不规则的斑点,无损伤,规格基本整齐。

3.4.4鱼种消毒

鱼种购回后,先放入捆箱,用5%食盐水浸洗鱼体10分钟左右再放入鱼池,也可用8g/m3硫酸铜清洗鱼体15-20分钟。

3.5饲养管理

3.5.1饲料

斑点叉尾养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选择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膨化浮性鱼专用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达到30%-35%,购入的颗粒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一2002)。也可就地取材自配饲料喂养,但要根据斑点叉尾的偏肉食性特点和商品鱼出塘规格要求,蛋白质含量要达到30%~34%。大致配方为鱼粉15%、菜仔饼20%、豆粕16%、酒糟13%、麦粉16%、细糠7%,玉米粉6%、预混料5%、磷酸二氢钙2%。根据鱼类摄食和健康状况,有时可适当加入土霉素等药物,切勿使用霉变原料。

3.5.2投喂

第一个星期可用破碎饲料加水揉成团置于饲料台中,投喂前用勺敲打桶发出响声使鱼群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可正常投喂。如果购置了颗粒饲料投喂机,则投喂均匀,省时省工效果更好。投喂时要坚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开始时投喂量为鱼体总量的3-3.5%,5月至9月份达到鱼体总重的5-7%,若遇水温过高可减少投喂量,10月份后减为2-3%,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8:00-10:00,晚上10:00-22:00,每次投喂以达到9分饱即可,阴雨天可适当减少投喂量。

3.5.3水质调控

配备简易水质分析仪、水温计,每天测定水温,溶解氧要保持在4mg/L以上,pH值保持在6.8-8.5的偏碱性,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5-40厘米之间。适时加水,调节水质,使水质清爽,一次加水换水量15-30厘米深,但不超过池水总量的1/3。必要时可放掉部分底部池水,以改善水体环境。每隔20天左右用生石灰15-20kg/亩兑水化浆全池泼洒一次,调节水质及控制pH值。特别7月至8月份高温天气或阴雨闷热天如发现溶解氧过低或有浮头症状,应减少投喂量并加注新水,同时开动增氧机。以增氧机作为主要手段进行增氧,要坚持勤开、多开,阴天早晨开、连阴雨天半夜开。如遇浮头严重,增氧机不能救急时可撒增氧剂快速增氧。

3.5.4日常管理

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和生长情况,测量水温。定期检查鱼体生长情况,根据鱼体大小适当调整日投喂量,做到数据齐全,便于查对,做好每天的记录。

4病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以防为主、管理为先"。预防鱼病的措施包括做好鱼池消毒、鱼苗鱼种检疫消毒、工具消毒,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饲料。做好防范,不能用周边农田使用过的农药水。养殖周期内常用的预防方法为:根据水质、鱼类生长情况,一个周期内可用20-25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一次,两周后用二氧化氯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3ppm浓度,再两周后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兑水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7ppm浓度。10月份以后不再使用药物。生产过程中要杜绝使用国家禁止的鱼用药物,渔药使用应按NY5071的规定执行,使用药物后应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

下面列举一下斑点叉尾鮰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见表3)。

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成技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