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蟹池条件与设施
1.1养蟹池选择与改建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池塘。防逃设施可用钙塑板、玻璃钢、白铁皮、尼龙薄膜等材料,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防逃墙高0.6m以上。
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2平方公顷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池塘蟹沟宽3m,深0.8m;稻田四周蟹沟宽5~10m,深1.2~1.5m,中间蟹沟宽1m,深0.6m.稻田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1.2池塘形状与面积要求为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四角略呈弧形。池塘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为好。稻田面积在5000~50000平方米为宜。
1.3水深、水质、土质与底泥要求养殖池水深2m以下,以1.2~1.5m为宜。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要求,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NY5051-2001)》的规定。
养殖池底质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cm。底泥总氮小于0.1%。
2、放扣蟹前的准备
2.1清塘消毒秋冬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cm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2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0.2kg/平方米。
2.2设置水草按扣蟹池标准进行。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沉水植物区用网片分隔拦网,保护水草萌发。
2.3加注新水,投放螺蛳放种前1周加注经过过滤的新水至0.6m。清明节前每公顷投放活螺蛳4500kg。
3、扣蟹放养
3.1扣蟹质量规格整齐,大小100~200只/kg为好,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严禁投放性早熟扣蟹。扣蟹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3.2放养密度、放养时间、放养方法放养密度为5000~9000只/平方公顷。采用一次放足的投放方法。蟹种购回后,应连同包装袋放入池塘的水中浸泡2~3min,冲去泡沫,取出放置5min,再放入水中浸泡2~3min,待蟹种吸足水分后,再解开包装,进行药物消毒,消毒后让蟹自行爬入池塘。扣蟹消毒用0.3%~0.4%食盐水浸洗3~5min。3月底放养结束。
4、饲养管理
4.1饲养种类植物性饲料: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地瓜、土豆、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螺蛳、河蚌等。配合饲料: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和NY5072的规定制成颗粒饲料。
4.2投饵方法按照“四看”和“四定”投饵的方法进行投饵。
四看。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cm时可多投,少于30cm时应少投,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应减少投饵量,蜕壳时应增加投饵量。
四定。定时:每天2次,早晨六七时、傍晚十六、七时各投1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cm设一投饵点。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饲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占25%,青料占35%。定量:日投饵量按3~4月份为蟹体重的1%左右、5~7月为5%~8%、8~10月为10%以上。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
5、池塘水质、水位与水质调控5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6m,7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8~1m,7月上旬后保持水位1.5m。
6~9月,每5~10d换水1次;春季、秋季每隔2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水深20~30cm,先排后灌。透明度保持30~50cm,溶解氧保持5mg/L以上。
每2周施泼1次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为10~15g/立方米左右。
适量投饵,减少剩余残饵沉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投放过氧化钙、沸石等,投放光和细菌,活菌制剂)。晴天采用机械池内搅动底质,每2周1次,促进池泥有机物氧化分解。
6、病害防治对病虫敌害生物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剂、中草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渔药的使用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标准(NY5071-2002)》的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没有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禁止使用孔雀石绿、五氯酚钠、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硝酸亚汞、醋酸汞、呋喃丹、六六六、滴滴涕、氟氯氰菊醋、甲基睾丸酮等禁用渔药。预防应采取如下措施:干塘清淤和消毒,种植水草和移植螺蚬,苗种检疫和消毒,调控水质和改善底质。
7、日常管理重点做好巡塘和防逃,结合早晚投饵察看蜕壳生长、病害、敌害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
8、捕捞收获10~11月,地笼张捕为主,灯光诱捕、干塘捕捉为辅。
在水质清新的大塘中设置上有盖网的防逃设施网箱暂养,捕捉的成蟹应经2h以上的网箱暂养,经吐泥滤脏后才能销售。暂养区用潜水泵抽水循环,加速水的流动,增加溶氧。
暂养后的成蟹分规格、分雌雄、分袋包装,保温运输至市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