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根鳞病、松球病等。这是鲫鱼、鲤鱼、金鱼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春季北方多发此病,南方珠江三角洲饲养的草鱼、鲢鱼、鳙鱼等有时也发生这种病。
1.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另外,有人认为此病是由气单胞菌或类似这一类的细菌感染引起,也另有人认为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由于淋巴回流障碍引起。
2.流行情况: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肤感染。主要危害鲤鱼、鲫鱼、金鱼、草鱼、鲢鱼有时也患此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流行于静水养鱼池中,流水养鱼池中较少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季,水温在17℃-22℃,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甚至100%死亡,鲤鱼亲鱼的死亡率也可高达85%。
3.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呼吸困难,对外界失去反应,浮于水面。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竖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鳞囊内积有渗出液,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部充血,鳍膜间有半透明液体,顺着与鳍条平行的方向稍用力压之,液体及喷射出来;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面充血。皮肤、鳃、肝、脾、肾、肠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
4.诊断:根据其症状如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鳞片可喷射出渗出液,可作出初步判断。镜检鳞囊内的渗出液,见有大量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即可做出进一步诊断。
应注意的是,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鳃鱼鳞囊内时也可引起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即可区别。
5.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加强越冬前强化培育,缩短停食期。越冬后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以增强体力抗病力。鱼体表受伤,是引起本病的可能原因之一,因此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应细心,勿使鱼体受伤,以免造成细菌感染。发病初期可加注新水,使病情减轻和缓解。2%食盐和3%小苏打的混合液,浸洗鱼体10分钟。在未发病时应采用注新水,使池塘水成微流状,可使因病原感染鱼体症状消失,并扼制病原的存在。
(2)治疗方法:每亩水深一米用苦参末一公斤或硫醚杀星150毫升。也可以先用三氯外泼后用聚维酮碘消毒。或每亩水深一米用食盐15斤-20斤,然后用二硫氰基甲烷溶液50毫升-70毫升。
(来源:中国渔业报作者:于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