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贮藏圈的构造与大小。可选择在室内做圈贮藏。凡是有门、窗,不漏雨水的房屋都可以用。贮藏圈最外层是圈席;圈内第2层周围是40厘米厚的麦糠;第3层(圈的中间)是甘薯。贮藏圈的大小(直径的长、短)可根据收获甘薯量的多少和室内空间情况灵活确定。据试验,圈内每立方米空间可贮藏鲜甘薯500千克。圈的高度在2米以下为宜。
二、鲜甘薯入圈。入圈薯块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安全贮藏的内因。在入圈过程中,凡在田间没有遭受涝渍、冷害、破伤、不带病的,生活力较强,耐贮性较好的麦茬地种植的薯块都可全部入圈贮藏。圈内在开始堆放薯块时,可用芦苇杆或高粱杆捆成一个把子插在甘薯堆子的中心(即圈的中心),作薯块呼吸、降温、散湿用(叫通气把)。把子粗细可根据圈直径的大小而定。一般直径在2米以上的圈,通气把的直径为20厘米左右。通气把固定后,继续放圈席,增加圈的高度和往圈里堆放薯块以及往圈席与甘薯之间填放麦糠,并压实等,可同时进行操作,直至把要贮藏的甘薯全部入圈为止。通气把要高出圈顶薯块平面30厘米左右。
三、圈藏管理。薯块入圈后,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外界条件和圈内的变化情况,调节好圈内的温度、湿度,保持圈内空气新鲜。整个贮藏期大致可划分为冬前、冬季和春后3个阶段。①冬前。薯块入圈后20-30天,呼吸作用旺盛,产生大量热量、水气和二氧化碳,加之当时气温尚高,圈内易致高温高湿。因此,这一阶段的管理应以通风换气、降温散湿为主,开放所有门窗,敞开圈顶,使圈温尽快降到15℃以下。当圈温降到12-14℃后,白天气温高于10℃时,可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晚上低于10时℃,则关闭保温,并在圈顶上面盖一层稻草或麦秸草,使水气凝结在草上,受湿后更换晾晒。②冬季。入冬以后,气温显著下降,薯块呼吸作用也逐渐减弱,放出的热量少,如果圈温下降过低,薯块易遭受冷害。因此,管理的中心是保温防寒,严闭门窗,并把圈顶上的通气把拔掉变成通气洞。要用草堵好洞口,在最适温度时,圈顶上普盖0.5米左右厚的麦糠保温。麦糠保温力强,导温性差,实践证明,能保持贮藏圈内12-13℃最适温度。为了确保圈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在保温防冻的同时,仍要抓紧在晴暖天气的中午气温在11℃以上时,开窗并扒开圈顶上盖的麦糠露出通气洞口通气。③春后。开春以后,气温回升,但经常有寒流袭击,天气时冷时暖。这一阶段的管理重点应以稳定圈温为主,根据天气情况,做好保温散热工作。当圈温达到15℃时,扒开圈顶麦糠通气降温,若接近10℃时,盖圈顶保温,并逐渐除去圈顶上的盖糠。在保持12-13℃最适温度的前提下,加强通风换气圈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
(来源:《安徽农业》2002.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