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市场价格高,发展前景好,很多人想养,但又不知如何养。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养殖
养殖泰国笋壳鱼的池塘面积以3亩为宜,通常不大于8亩。水深1.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亩放养苗种3000~3500尾。初次养殖泰国笋壳鱼,选一次养成方式为宜。
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除去杂鱼。塘底要布设人工鱼巢(可采用直径11厘米、长35厘米的塑料管,用两根2米木条将9个塑料管扎成排,视养殖密度每亩约80排)。人工鱼巢管要离开塘底20厘米,用桩架固定,并稍倾斜,避免管内积聚泥土、鱼类。人工鱼巢是有效扩大养殖生态面积,增加养殖密度,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当池塘水温在22℃以上,容易培育生物饵料时,可投放鱼苗。池塘水深1米,用塑料布分隔出1/3的水面,根据塘底的肥力,在这1/3的水面施放250~500千克经发酵的粪肥或机制有机肥。施肥同时,用5克/立方米的强氯精消毒水体,经5~7天培养出大量水蚤等浮游生物后,可投放苗种。如果全池塘的生物饵料充足,青虾资源丰富可不用分隔方式。放苗时苗种袋与池塘水温相差不应超过2℃。
由于泰国笋壳鱼苗种体表鳞片的特殊性,规格3厘米以上的苗种在运输过程中易擦伤,放养前消毒处理不当,会降低成活率,因此选购经消毒包装,规格为2~2.5厘米可直接放养的苗种为宜。苗种集中在这1/3的水面进行第一阶段的培育。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1周鱼苗即可长至3厘米,1个月可达4~5厘米,这时可以撤去分隔池塘的塑料布,让鱼种进入大塘进行第二阶段培育。
在此之前,在池塘另外2/3的水面放养培育活饵料。活饵料最好是放养体型小、繁殖力较强的鱼将鱼类鱼种,每亩不少于1万尾。在鱼种进入第二阶段培育时,同时投放可在淡水条件下自然繁殖的青虾苗,每亩不少于50万尾。或分批投放已淡化的罗氏沼虾苗,按养虾标准定时、定量投喂虾料。鱼苗捕食塘中的虾苗、鱼苗,小虾、小鱼,养成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3~4个月后可至10~12厘米、20~30克体重,转入成鱼养殖。在成鱼养殖期,可每亩套养白鲢50~100尾,有利于控制水质。
当养殖水体中的活体小鱼、虾量不足时,泰国笋壳鱼转向摄食人工饲料。要适时投放冰鲜鱼肉块或人工合成饲料、人工合成粉状饲料(蛋白含量不低于38%)。投饵料时,要设食台,每亩分布6~8个吊篮,距离池底约20厘米,以适应泰国笋壳鱼不喜游动的特性。将经加工后的块状饲料或冰鲜鱼肉块投放在吊篮,根据摄食情况,酌情增减饲料量。剩余饵料可倒入池塘中喂养小鱼、虾。饵料系数:投喂小杂鱼为6~8,投喂人工合成饲料为2~2.5。养殖6~7个月可达到商品规格。
小鱼、虾与泰国笋壳鱼混养,构成了良好的食物链,小鱼、虾不仅是泰国笋壳鱼的最佳饵料,同时也有效地起到清理剩余饵料,保持水质稳定的作用。
2.池塘网箱养殖
泰国笋壳鱼进入养成期时,使用地笼箱捕获大规格鱼种,分规格转入在同一池塘内设置的网箱养殖,是解决一次养成规格差异性,分批养成上市的一种养殖方式。养殖密度10~20尾/平方米。捕获时,造成体表损伤的鱼,应按鱼体表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处理。
通常用网箱养殖的池塘面积6~8亩,水深1.5米以上。高温季节,1米水深处不宜超过32℃。可在水面放养浮萍、水葫芦降低水温。采用流水方式或设置叶轮式增氧机,定时增氧,改善水质。
养殖网箱材料采用无结网制作。30~50克/尾的鱼种,使用无结网目为1.5厘米,100克/尾的鱼种使用无结网目为2.5厘米。网箱规格可根据条件选用3米×4米、4米×6米,网箱采用浮性材料使箱口高于水面20厘米,底部离塘底20厘米。
根据网箱大小,安放人工鱼巢3~4排,设置1~2个吊篮作为食台。
3.大水面笼箱养殖
自然水温24℃以上时,在水资源丰富的水库、湖泊、流速平缓的河流中,选择适合设置笼箱的养殖地点,水质要好,无工业污染,水流速平缓,水深不少于2米,附近机动船较少,交通方便,便于运输的地方,采用笼箱养殖是一种投资省、产量大、效益高的好方法。
笼箱规格很多,但最常用是4米×6米×2.5米。笼箱材料可选择无结网、竹片、镀锌压花铁网制作。网目按投放苗种的规格,不能逃逸、卡鱼即可。使用浮性材料(泡沫、浮桶)使笼箱上部高出水面40~50厘米。顶部可用木板封平,防阳光曝晒。在顶部开两个40厘米×50厘米的可活动的投饵料窗口。通常数个笼箱连在一起,设于水库、湖泊中,上面住人,便于饲养管理。笼箱养殖必须放养健康的大规格鱼苗。采购外场大规格鱼苗,应实地查看、仔细挑选,经消毒、暂养,待运输造成的损伤康复后再放入箱内养殖。
放养密度为50~80克/尾以上规格的鱼种,密度30~50尾/平方米。在早上或傍晚进行放养鱼种。要同一笼箱同一种规格。用桶将鱼种带水放入笼箱,让鱼种自行游开,切不可将鱼倒入箱内。喂食应在放养后的第三天开始,把饲料放进饵料框,沉入水中,离箱底30厘米。每天投喂2次,根据实际吃食情况增减饲料量。笼箱四周要经常清洗,去除青苔保持水流畅通,用水水泵吸出箱底部的垃圾。养殖6~7个月可达到商品规格。
4.水泥池养殖
利用具有保温条件的养鳖业设施养殖泰国笋壳鱼,不仅是使养鳖业的温室重新发挥效益的好方式,又是逐步实现工厂化养殖泰国笋壳鱼的好方式,适宜冬、春气温低的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5月水温达到22℃时,青虾大量繁殖,用池塘养殖笋壳鱼,9~10月起塘转入温室养成,次年可达到商品规格。
池中不设置人工鱼巢,使用微循环水或定时充气增氧,定期清污,防止水质恶化。使用食台投喂饵料,每日下午投喂,次日检查清洗食台。
养成池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30~50克/尾以上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8~15尾/平方米,在掌握该鱼的养殖技术特点后,养殖密度可逐步实现30~50尾/平方米的高密度工厂化生产。
5.虾、鱼混养
在养虾池中套养泰国笋壳鱼,投资省、效益好。虾池淤泥要少,以虾为主养,同时标粗泰国笋壳鱼苗。由于泰国笋壳鱼有较好的耐盐性,在南美白对虾或罗氏沼虾养殖池中,虾苗放养10~15天后,盐度2‰~5‰时可直接投放鱼苗,每亩投放泰国笋壳鱼苗100~200尾,主要食物为个体小、生长速度慢的虾苗。收获虾时,捕到泰国笋壳鱼要及时消毒处理,由于泰国笋壳鱼有钻泥不动的习性,干塘后要仔细捕获。养殖3个月的鱼苗通常达到9~10厘米的规格,可转入池塘网箱养殖。
6.鱼、鱼混养
以主养单性罗非鱼、河豚鱼的养殖池,在人工饵料喂养条件下,通常淡水虾较多,是泰国笋壳鱼的最佳饵料,每亩可同期投放50~80尾泰国笋壳鱼苗,安置少量人工鱼巢,每亩可同时增收泰国笋壳鱼20~3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