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通心粉公开课微信直播课堂第二期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位养殖户朋友们齐聚公开课堂,了解养殖后期饲料投喂管理,如果没来得及参加本次课程的通心粉们,现在将重点知识打包给您!
什么是养殖后期?
顾名思义为饲料投喂养殖进入末期,水温快速下降,饲料投喂量降低,养殖鱼类达到上市规格。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养殖技术的提升,养殖模式的优化,放养密度、亩产量逐年增加,导致养殖后期的问题较多,而养殖户往往忽略了这些隐藏着的问题。如停料过早,鱼容易掉膘;养殖后期未进行改底、调水,拉网使池塘底部鱼类粪便等有机物、有害菌等上浮,刺激鱼类,导致拉鱼容易出现应激、缺氧、死鱼等。
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讲养殖后期饲料投喂的管理:
(1)不同区域进入养殖后期时间、产品定位差异
(2)养殖后期饲料品种的选择、投喂率的变化对鱼类的影响
(3)怎样做好养殖后期的收关工作,让改变产生更大效益
一、不同区域养殖后期的差异
不同区域进入养殖后期时间不同:由于我国经纬度跨度大,不同区域进入后期的时间差异较大。华南进入养殖后期一般在10月底,华中、华东一般为10月初,华北一般进入9月中旬就进入养殖末期。从时间看,华南地区进入养殖末期最晚、华中、东次之,华北最早。
不同区域产品定位差异。在华南地区水温较高,基本全年可进行投喂养殖(部分品种除外);华中、东养殖投喂期为7-8个月,华北养殖周期仅为6个月左右。结合不同区域温度差异、养殖投喂期长短、鱼类对营养需求、上市规格要求等因素,华北的饲料定位最高,华东次之,华中第三,华南第四。
二、养殖后期的饲料选择和投喂率的变化
1、养殖后期必需面对四个问题:水温低、投喂率低、生长速度慢、饲料档次降低。
华南地区11月后的水温维持在15-20℃之间,鱼类基本处于生长期,可正常投喂,维持前期饲料档次。华中、东地区10月底后的水温基本维持在14-17℃,鱼类处于慢生长期,投喂率下降明显,基本在0.5%左右,可降低一个档次饲料。华北:10月后,基本维持在10-14℃,鱼类处于缓慢生长期(开始进入掉膘期),投喂率几乎为零。
2、养殖后期不注重投喂的影响
(1)掉膘
养殖鱼类是变温动物,在低温期代谢速度降低,但不会停止代谢,所以在不摄食情况下,鱼类体重会逐步减轻。我们统计6斤重的草鱼按照正常不投料越冬3个月,日掉膘比例为0.2%(千分之二),日掉膘体重为6克,90天后掉膘量为540克(1.08斤),掉膘比例达到18%。一般来说规格大鱼类掉膘体重大,但掉膘体重比例低;鱼种掉膘体重小,但掉膘占体重比例大。
(2)养殖后期长期停料对鱼类消化系统的影响
肝脏代谢:养殖后期,水温低,停料时间长,鱼类肝脏代谢活力逐步下降。如果在开春后大量投喂,对肝脏代谢刺激较大,鱼类容易出现肝胆综合症。这就是为什么开春后养殖户不敢大量投喂,容易出现死亡的原因。如果在养殖后期能适当投喂,鱼类肝脏代谢处于活动状态下,对来年开春投喂有好处。
肠道消化:长期不投喂饲料,鱼类肠道绒毛变短,肠壁更新速度赶不上肠壁脱落速度,导致肠壁变薄,肠道较脆弱,易导致来年开春投喂时,鱼类出现肠炎等症状。
肠道PH值:长期不投喂,鱼体肠道PH值会发生变化。我们通威水产所研究了,草鱼、鲫鱼、鲤鱼和斑点叉尾鮰的肠道PH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摄食前草、鲫、鲤鱼和叉尾鮰消化道均呈中性偏酸性,PH值在6.6-6.9之间,不超过7;而摄食后草鱼、鲫鱼、鲤鱼前、中、后肠PH值呈上升趋势,在6.8-7.5之间,呈中性偏碱性,作为有胃的斑点叉尾鮰摄食后胃内PH值明显下降,平均4.44,而肠道仍呈上升趋势,PH值在7左右,与无胃鱼相似,为中性偏碱性。如果长期不投喂,鱼类的肠道PH值将会一直处于未消化的状态值。
(3)养殖后期投喂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Lovell博士等(2011)研究了冬季停料、少量投喂、正常投喂三种状态下,对养殖一龄和二龄沟鲇的生长、免疫的影响。通过在这三种投喂模式下养殖,停料组一龄和二龄沟鲇鱼出现10%的掉膘,少量投喂和正常投喂体重增长45%以上。而在用爱德华氏菌攻毒后,一龄沟鲇鱼的停料组死亡率高达95%,少量投喂和正常投喂状态下的一龄沟鲇鱼死亡率只有40%,远低于一龄沟鲇鱼的死亡率,说明冬季适当投喂可减少一龄沟鲇鱼发病和死亡率。
另外谢授启老师用嗜水气单胞细菌对沟鲇攻毒,发现在饥饿状态下的鱼成活率仅为30%,投喂组鱼的成活率65%。攻毒后的投喂组的鱼成活率远高于饥饿状态下的鱼,说明投喂能够提高鱼类对有害菌的抵抗力。
3、养殖后期对饲料的选择
养殖后期对饲料选择有一定要求,主要看不同时期用不同档次的料。一般可分两个时期:正常投喂期,以及保膘期。
正常投喂期:一般为水温开始下降时期,这时可以正常投喂一段时间,根据地区差异,从15天到30天不等,但投喂率是逐步下降的,这时对饲料选择以中高档饲料为主。
保膘期:华中、东为11月中旬后,华北在10月中旬后(注意结冰时间问题),水温较低,鱼类基本处于少量摄食状态,代谢速度非常慢,这时饲料选择以中、低档料为主。
4、低温期鱼类摄食判断
正常投料机喂食,一开投料机,鱼基本都会过来摄食。但低温期鱼类一般不上水面摄食,那怎样判断呢?投料机开了,可通过水面波纹的变动来判断鱼是否过来,如果水面波纹出现不同的纹路,说明鱼向投料机这边靠拢了,基本在水下面摄食。
另外一种方式可以在投料机前方放置一个料罾,投喂完20分钟后检查无剩料;如有,下次减少投喂量。
三、怎样做好养殖后期的收关工作,让改变产生更大效益
1、后期水质管理
后期水质管理:改底肥水为主。底质好,底部有机物、有害菌少,来年春季不易得病。冬季肥水,比不肥水池塘水温高0.5-1℃,对冬季鱼摄食有益,且来年开春可提前喂食。一般选择中秋节前后用活菌底改王或饲料伴侣3改一次底,另外用黄金肽进行肥水。
2、定点、定量、定时投喂
除了个别热带鱼类(麦鲮、罗非鱼),低温期会停食、出现死亡,其他鱼类基本在低温期都会少量摄食。其他品种,如鲫鱼、黄颡鱼、白鱼、青鱼、鲤鱼每年在11月时,天气晴时还能正常投喂,生长速度较快。草鱼、鳊鱼等11月后摄食会偏慢,摄食量明显下降。我们1月份在广东走访草鱼料市场时,打样解剖查看草鱼肠道,如果在停料状态下,它的肠道中含有大量的淤泥,这是它在饥饿状态下摄食的底部有机物,如果在投喂状态下时,肠道几乎不含底部有机物。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首先要在养殖后期坚持投喂,并且做到定点、定量、定时投喂,但这个和养殖高峰期的投喂策略有较大差异。
定点投喂:固定地点投喂。
定量投喂:按照鱼体重的固定投喂量。由于保膘期水温低,建议根据池塘养殖情况和存塘量进行合理调整。以下是做了一个保膘期的投喂建议表,根据吃料鱼的存塘量,设定投喂率,一般成鱼的投喂率要低于苗种。但投喂量需要随着天气、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定时投喂:每天定时投喂。养殖正常投喂期一般选择两次投喂,投喂时间在上午11-12点和下午3-4点,这时阳光较好,水温在一天中处于较高时期。保膘期,水温较低,一般选择一次投喂为主,投喂时间点选择在下午3-4点;但个别品种可以选择两次投喂,如鲫鱼。
冬季鱼类游动、摄食速度都偏慢,故在投喂时,延长投喂时间,控制在45-60min/次,提高投喂间隙。
效益分析:一般冬季草、鲫、鳊、青等鱼按照0.3%日投喂量,不掉膘,并增重10%(最低),按照草鱼价格6元/斤,亩产2000斤,停料掉膘10%,投喂则增长10%,则在正常情况下,90天保膘期比不投喂多盈利1320元/吨。
小结:
(1)养殖后期更应该注重饲料投喂,做好收关工作。
(2)做好保膘投喂工作,提高鱼体免疫力,改善肝脏、肠道健康,产生更高的效益。
(3)冬季投喂,在开春时可提前投喂,减少开春投喂鱼类肝胆综合症、肠炎等发病率。
来源:通心粉社区
作者: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吴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