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棘吻虫病是由长棘吻虫寄生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长棘吻虫,属棘头虫。虫体呈圆柱形,体壁核小而多;体棘分成二组,前组体棘环布于整个体表,后组仅限于腹面;吻长,棒状,具吻钩8-26纵行,每行8-36个,腹面的吻钩常大于背面的;吻鞘长,壁双层,近中部有1神经节;吻腺通常细长。常见的种类有:
(1)细小长棘吻虫,寄生于鲫鱼的肠中,吻钩有12纵行,每行32个。
(2)鲤长棘吻虫,寄生于鲤鱼、鲃鱼、草鱼的肠内,吻钩有12纵行,每行20-22个,前列腺8个。
(3)崇明长棘吻虫,虫体乳白色,少数雌性老虫呈黄色;雌虫全长13.32-38.4毫米,雄虫12.42-26.45毫米。吻上有吻钩14纵行,每行有吻钩29-32个,吻上密布细毛;吻腺很细长,伸直时有时可达躯干后端,吻腺内有很多核断片;交接伞壁上有核30个左右;雌虫后端在交配后有1紧缢及1-5个疣状突起,以后会逐渐消失。中间宿主是模糊裸腹水蚤。
(二)流行情况
河北曾报道,因长棘吻虫大量寄生在2龄鲤鱼肠内(1条鱼中有150多个虫寄生),引起鲤鱼大量死亡的病例。1985年上海市崇明某养殖场因崇明长棘吻虫寄生,引起鲤鱼夏花至成鱼大批死亡,全场150公顷水面,感染率在70%以上,死亡率累计高达60%。死亡一般呈慢性,每天每只鱼池死鱼数尾至数十尾持续死数个月,因此累计死亡率很高。夏花鲤肠内寄生有3-5只虫就可以引起死亡,2龄鲤最多1条鱼中寄生有163只虫。
(三)症状
夏花鲤被3-5只崇明长棘吻虫寄生时,肠壁就被胀得很薄,从肠壁外面可看到肠被虫所堵塞,肠内完全没有食物,鱼不久即死。2龄鲤鱼被少量虫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但当虫大量寄生时,鱼体消瘦、生长缓慢,体重只有健康鱼的1/2吃食减少或不吃食;剖开鱼腹,可见肠壁外有很多肉芽肿结节严重时内脏全部粘连,无法剥离,有时虫的吻部钻通肠壁,然后再钻入其他内脏,甚至可钻入体壁,严重时引起体壁溃烂和穿孔;剪开肠壁可见有大量虫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肠的第一、二弯的前面,肠壁发炎,有大量黏液,而没有食物,性腺发育受阻。
(四)诊断
剖开肠管,如看到有大量棘头虫寄生,即可作出诊断。但要注意,如只有少量长棘吻虫时,则要另查病因。
(五)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虫卵及中间宿主。
(2)发病地区,鲤鱼鱼种在鱼种池中培育,不要套养在成鱼池中,以免感染。
(六)治疗方法
必须外泼杀虫药与内服药饲相结合。
1.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0.7克。全池遍洒1-2次,间隔2天。
2.内服药饲
(1)每千克饲料中加鱼虫清2-2.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5天。
(2)每千克饲料加内服型克虫威27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5天。
(3)每千克饲料中加阿苯达唑0.10-0.1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5天。
3.如病情严重,治愈后最好再投喂2天抗菌药饲,以防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