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生产中,海面放养前的淡水苗种海水驯化至关重要.虽说多数鲑鳟鱼类达一定规格即能适应海水中,并可直接转放到海水,但是,鉴于长途运输后易导致生理活力下降,一般都要在向海面网箱放养前实施鱼种海水驯化,逐渐提高海水比例,使鱼种顺利适应全海水.
鱼种:大多数鲑鳟鱼类幼时不能在淡水中生存,但是,当它们长到体长15厘米左右时,多半可以直接顺利转放到海水中.对于种品系虹鳟来说,长到体长约20厘米,体重约100克时,一般均能很好适应海水.对于银鲑来说,虽说国外从淡水成功转放到海水最小规格仅15克,不过,多半建议最小转放规格应在20克以上.一般来说,80克~100克以上个体用于海水驯化效果更好.
海水驯化效果不仅取决于鱼种规格,而且取决于鱼种体质,即生理状况,严重发病鱼群和临产鱼群均不适于海水驯化.
实施:海水驯化可以在陆上进行,也可以在海上进行.在前一场合,可使用室内或室外水泥池;而在后一场合,可使用浮动帆布槽.相比之下,海上驯化优于陆上驯化,其优点在于:驯化设施低廉,驯后转放方便,驯化水温稳定.
驯化期间,可以静水收容,但必须充气.驯化收容密度不宜过高,在鱼种规格100克左右时,可按30尾/平方米收容,在鱼种规格300克左右时,可按15尾/平方米收容,在鱼种规格500克左右时,可按10尾/平方米收容.
进度:海水驯化进度过快过慢均对鱼种有不利影响.一般来说,4天~6天海水驯化比较合理.笔者于2000年10月~11月对道氏虹鳟(平均规格450克),洄游虹鳟(平均规格300克),金体虹鳟(平均规格100克),普通虹鳟(平均规格370克)和银鲑(平均规格120克)实施4天海水驯化表明,驯化效果非常理想,驯化期间成活率和海面放养初期成活率基本达到100%.
当然,驯化进度具体设定要看驯化环境条件和驯化鱼种状态.不过,缩短驯化天数不仅有利于提高驯化设施利用效率,确保海面适时放养,而且有利于提高驯化效果,确保海面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