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时间 : 2023-09-03 14:48:28 投稿人 : 小辰 点击 : 2497 次 加入收藏

“河蟹甲壳表面为什么是凹凸不平的呢?它的胃在哪里呢?”本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河蟹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一、外部形态

头胸部

河蟹的头部和胸部统称为头胸部,由“背甲(头胸甲)”和“腹甲”包被。

头胸甲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与内脏相对应的区域,如“胃区”,“鳃区”等。(见图1.图2.)

腹甲:头胸部的腹面被腹甲所包被,腹甲中央有腹甲沟,两侧由对称的7节胸板组成,1~3节胸板愈合。腹甲上有生殖孔开口:雌性生殖孔位于第5节,雄性位于第7节。(见图3.)

文字描述过于抽象,所以我做了一些图片,图文搭配更明了!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1.河蟹头胸甲背面图)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2.河蟹头胸甲前视图)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3.雄蟹胸部腹甲图)

腹部

腹部折叠在头胸部下方,俗称“脐”,共有7节组成。幼蟹阶段脐的形状均为三角形,以后随着生长开始变化:雄蟹呈三角形,俗称“尖脐”;雌蟹呈半圆形,俗称“团脐”。(见图4.)

腹部四周有绒毛,内侧有腹肢:雌蟹腹肢4对,双肢型,位于第2~5腹节上。雄蟹腹肢2对,单肢形,已演变成交接器,位于第1~2腹节上;第1对腹肢呈管状,顶端着生粗短刚毛;第2对为实心棍状物,长度为第1对腹肢的1/5。(见图5.)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4.雄蟹的腹部)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5.雄蟹的腹肢)

胸足

胸足5对。(见图6.)

第1对称“螯足”——功能:捕食,挖掘,防御。

后4对称“步足”——功能:爬行,游泳,挖掘。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6.河蟹的胸足)

二、内部结构

1.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中肠,后肠和肛门。

食道——食道很短,末端通入胃。

胃——呈三角形,胃内有咀嚼器(又称“胃磨”),胃磨在肌肉收缩下可以转动,磨碎进入胃内的食物,所以河蟹的消化能力比较强。(见图7.图8.及下方视频)

中肠、后肠、肛门——肠道连接胃,胃内被研磨后的食物与消化液一起进入中肠消化吸收,消化不了的食物通过蟹脐中央的后肠,最后从末端的肛门排出。(见图9.图10.)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7.河蟹内部结构图.雄蟹)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8.河蟹的胃解剖图)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9.中肠位置)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10.后肠、肛门位置图)

肝胰脏

肝胰脏(俗称蟹黄)是河蟹重要的消化腺,分为左右两叶,由很多细枝状的盲管组成,有一对肝管通入中肠,输送消化液帮助食物消化。健康的肝胰脏颜色为橘黄色(或菜花黄)。(见图7.)

思考:食物必须要有消化液的帮助才能更好的消化,河蟹的消化液主要是肝胰脏提供的。实践过程中,河蟹后肠阻塞,消化不良,原因之一可能是肝胰脏出问题影响了消化液的供给,继而引起肠道问题。河蟹的任一消化器官出现问题,都不能只考虑单一方面,而要考虑整个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心脏——打开背甲,头胸部中央不断跳动的位置就是心脏,呈六角形。(见图11.)心脏发出7条动脉,分布到身体各个部位。河蟹的循环系统是开放式的,由心脏将血液压出,经动脉到微血管,流入各细胞间隙,再汇集到心血窦,经过鳃血管,在鳃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汇入心腔,从心腔的3对心孔回到心脏,如此循环往复。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11.河蟹心脏位置)

三.呼吸系统

河蟹的鳃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内,共有6对鳃片(见图7.及图12.),海绵状,健康鳃的颜色呈灰白色。鳃腔具有进、出水孔,进水孔位置在螯足基部,出水孔位置在口器附近(见图13.)。血液从鳃中的血管中流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过程。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12.鳃,可参照图7)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13.鳃腔的进、出水孔位置)

四.神经系统

河蟹具有两个中枢神经系统:

1、脑神经节发出触角神经、眼神经等。

2、胸神经节向两侧发出神经分布到5对胸足,向后发出到腹部,为腹神经节,所以我们触碰河蟹腹部时,河蟹有反应,因为腹神经节的原因,河蟹腹部感觉尤其灵敏。此外,河蟹身体和腹肢上的刚毛也有触觉功能。

五.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和输卵管。卵巢呈H形,成熟时是酱紫色,俗称“红膏”。卵巢有一对很短的输卵管,输卵管末端各附一个纳精囊,开口于腹甲第5节的雌孔。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乳白色,左右两个,位于胃的两侧,两页精巢的下方各有一个输精管。输精管前端细,后端粗大,为储精囊。副性腺在储精囊的后方,分泌物粘稠,呈乳白色。射精管在三角膜下内侧与副性腺汇合后的一段管径变细,穿过肌肉开口在腹甲第7节的突起,长约0.5厘米,就是阴茎。精巢、射精管、输精管和副性腺俗称“白膏”。(见图13.)

图文结合,带你全面认识河蟹的形态结构!

(图14.雄蟹生殖系统)

六.排泄系统

触角腺是河蟹的排泄器官,是一对卵圆形的囊状物,由腺体和膀胱组成,在胃的上方,开口在第二触角的基部。

只有认识了河蟹的形态结构,才能更加准确地诊断河蟹疾病。例如,诊断河蟹肝胰脏,可从以下几方面观察:(针对成蟹养殖)

1、看头胸甲肝区颜色,从实践中得出:肝胰脏病变明显的河蟹,头胸甲的肝区颜色较其它区域深。如“水瘪子”头胸甲前部颜色偏深,整个头胸甲黑乎乎的。

2、看肠道。看后肠是否有“断肠”现象,肠道有问题,肝胰脏可能出现问题。再看后肠前端是否有“拉黄”现象,如果有黄色的肝胰脏进入后肠前端,那么肝胰脏肿大。

3、看腹甲沟。如果腹甲沟能看到内部肝脏呈黄色,那么肝胰脏颜色基本正常;腹甲沟看不到黄色,肝胰脏可能有问题。

4、看刚胰脏。最后扒开河蟹的头胸甲进一步诊断。

相关文章

  • 从发病死亡匙吻鲟体内检出停乳链球菌一例
    从发病死亡匙吻鲟体内检出停乳链球菌一例

    广东佛山南海西樵七星闸边一口匙吻鲟养殖池塘,面积8亩,水深1.5米,池塘中间用网片隔开为两塘,分别为4亩,一半塘有大规格匙吻鲟约1.8万斤(规格约1斤/尾),一半塘有小规格匙吻鲟苗2万多尾(规格约15cm/尾))。2015年5月13日,大规格匙吻鲟开始出现死亡,当天死鱼2尾;5月14日,死鱼3尾;5月15日,死鱼5尾;...

    555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收获的麦子有鱼腥味,发黑,是什么原因?
    收获的麦子有鱼腥味,发黑,是什么原因?

    收获的麦子有鱼腥味,抓在手里搓一搓有些麦子里面都发黑了,这是什么原因?小麦很可能发生了腥黑穗病。该病病菌在麦粒中寄生,会形成大量黑色的粉状孢子,并产生具鱼腥味的三甲胺。病粒率达到3%以上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后会因腥臭而不能食用。病粒中含有对人畜有毒的物质,病粒率高时不能用于食用和作饲料,只能销毁处理。提示:小麦腥黑穗病能...

    174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选择澳华加州鲈鱼饲料是养殖户的明智选择
    选择澳华加州鲈鱼饲料是养殖户的明智选择

    广东佛山顺德勒流江义洪老板是某大型饲料厂的经销商,对该饲料厂有一定的忠诚度。2013年初次接触,对澳华公司饲料还持观望态度。到加州鲈鱼投苗阶段,依然销售的是该饲料厂家的加州鲈鱼料。今年5月中,在与洪老板深入分析关于加州鲈鱼的养殖方法及市场需求方向时,澳华的加州鲈鱼饲料各方面特点和优势让洪老板非常认可。5月16日洪老板进...

    1247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春季鱼竖鳞病怎么治
    春季鱼竖鳞病怎么治

    ①预防:加强越冬前强化培育,缩短停食期。越冬后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以增强体力抗病力。鱼体表受伤,是引起本病的可能原因之一,因此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应细心,勿使鱼体受伤,以免造成细菌感染。发病初期可加注新水,使病情减轻和缓解。2%食盐和3%小苏打的混合液,浸洗鱼体10分钟。在未发病时应采用注新水,使池塘水成微流...

    204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鳜鱼养殖常见病孢子虫病防治技术
    鳜鱼养殖常见病孢子虫病防治技术

    ⒈症状及危害:黏孢子虫病常见于淡水鱼类,危害较大,尤其危害幼龄鳜鱼,破坏其皮肤、鳃组织,影响呼吸功能,病鱼体表和鳃部肉眼可见白色点状物;肛门拖一未消化的粪便,鱼体负担过重,失去平衡,在水面上打滚,影响正常摄食,2天内死亡率40%左右。⒉防治方法: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⑴用晶体敌百虫(90%以上)全池遍洒,使池水达0....

    1312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南京浦口区大闸蟹养殖户姚健的饲料投喂经验
    南京浦口区大闸蟹养殖户姚健的饲料投喂经验

    作者:后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姚健今年,我在南京浦口区星甸镇后圩村承包了140亩蟹池,并担任科技入户工程的技术指导员。通过实践,我就河蟹养殖中饲料投喂谈谈个人的浅见,与同行们进行交流。1、饲料组合要两头精、中间粗。3~5月以含36%~40%粗蛋白的专用配合颗粒饲料为主,可以适当搭配冰鲜鱼投喂;6~8月以含28%~30%...

    135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鳜鱼车轮虫病的防治技术
    鳜鱼车轮虫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车轮虫。(2)症状寄生于鱼体表、口腔、鳃等部位,数量多时,鱼烦躁不安,影响食欲,粘液增多,游泳失去平衡,最后常因鳃呼吸严重受阻而死亡。(3)防治①用2%食盐水浸洗病鱼2分钟。②0.4×0.000001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全池。隔日注入新水。...

    940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六招防甲鱼冬眠死亡
    六招防甲鱼冬眠死亡

    未进入温室越冬的甲鱼,在冬眠期间,有时会发生死亡。其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甲鱼开始冬眠时,水温太低,遭受冷害;二是池底有机质太多,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三是入冬前饵料投喂太少,甲鱼体内营养积蓄和热量过度缺乏;四是甲鱼受伤后进入冬眠。现就预防甲鱼冬眠死亡的措施介绍如下。⑴甲鱼在产卵期和冬眠前,要投喂新鲜的、营养价值...

    1044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江河网箱养草鱼效益好
    江河网箱养草鱼效益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淡水养殖业迅速发展,江河养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江河网箱养鱼是一项新兴事业,还需要探索,不断完善,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我镇杨进斌因地制宜,于2005年在府城镇一中河段采用网箱养草鱼。为了寻求低成本、高产量、高效益的网箱养鱼方法,他采用以投喂青饲料,辅投精饲料的方法进行江河流水网箱饲养。现将养殖结果供...

    1134 草鱼 淡水养殖 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方法
  • 甲鱼、河蟹、观赏鱼立体养殖技术简要
    甲鱼、河蟹、观赏鱼立体养殖技术简要

    9月10日,《大闸蟹观赏鱼变身“吉祥三宝”》一文见报后,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的电话及短信,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文中主人公是如何具体立体养殖甲鱼、大闸蟹、观赏鱼的。为此,本报特将文中涉及的一些养殖技术做如下介绍:1、鱼塘选择鱼塘地点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安静的地方,鱼塘面积1亩—10亩大小不等。鱼塘水深一般在1米左右,塘坝最深...

    218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甲鱼养殖之春季优质鳖种的选择
    甲鱼养殖之春季优质鳖种的选择

    相同种类的鳖,其鳖种的生长速度和抗病力等都有着个体间的差异。春季选择优质的鳖种放养能为成鳖的养殖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获得丰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挑选鳖种时除观察有无明显病症之外,还可从以下几个特征来选择优质鳖种:1、鳖种背部表面有粗糙的表皮,角质疣突者比光滑无表皮角质疣突者长得快。2、将鳖种翻身后,鳖能迅速翻转过来并快...

    2355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解答大全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解答大全

    1、网箱养鳝有什么优势?采用网箱养殖黄鳝具有以下优势:①投资较小。一般一口底面积为10平方米的网箱,制作成本在100元左右,一次性投入不大,而且还可使用3年左右。②方便在渔塘开展黄鳝养殖。在渔塘中设置网箱,养鳝养鱼两不误,可有效利用水面,只要合理安排,对池塘养鱼没有明显影响。③规模可大可小。网箱养殖可根据自身条件,规模...

    1739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投料量差不多的情况下养出来的甲鱼怎么偏瘦?
    投料量差不多的情况下养出来的甲鱼怎么偏瘦?

    广东汕头市潮阳区甲鱼养殖户吴老板:我的鱼吃料在慢慢恢复正常了,现在每口塘每天能吃40多斤料。想请教为什么浙江地区养殖的商品鱼都很肥很有重量,而我养殖的鱼都较瘦,是投料的原因还是管理及水质的原因呢?答复:浙江地区的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会在饲料中添加鱼油(也有用植物油)以及其它一些保健品(如电解多维、产酶益生素、复合酶、保肝...

    2127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中华鳖红底板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中华鳖红底板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又称“赤斑病、腹甲红肿病”等,发病原因可能有三种情况:①养殖池底、岸边坚硬粗糙,鳖在爬行时,底板摩擦受伤,遇水质恶化、生态环境恶劣时,感染病原菌所致;②在捕捉运输时,鳖的腹甲摩擦、挤压受伤感染病原菌而引发本病;③也可能是腐皮病、穿孔病、红脖子病或其他内脏炎症等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1.诊断该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感...

    1310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再议高温河蟹损伤的问题!细菌?病毒?环爪?恐怕人为因素更多点
    再议高温河蟹损伤的问题!细菌?病毒?环爪?恐怕人为因素更多点

    高温损伤大闸蟹,有人说是细菌、有人说是病毒,有人说是环爪,但我要说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不对之处还请指证:第一,通过我们长期的观察,当水表温度达到33度以上时,河蟹吃饲量明显减少,当表层温度高于35度后河蟹基本上不吃东西只啃食泥土了,所以你还是正常投喂的方式是错误的,只会加剧池塘底部的恶化及水...

    101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