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状绦虫病是草鱼大规格苗种养殖池中散在发生的寄生虫病,因其特殊的生活史该病多发生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养殖区域,严重时也引起草鱼种的持续或大量死亡。
病原体:病原体为舌状绦虫(Ligula)和双线绦虫(Digramma)的裂头蚴。虫体肉质肥厚,呈白色带状(图1),俗称“面条虫”。长度从数厘米到数米,宽可达1.5厘米。
主要症状:患病初期(图2)养殖鱼类并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吃食量下降。患病严重时,鱼体消瘦(图3),活动异常如厌食、漫游、侧游或腹部向上等,常引起养殖鱼类持续或大量死亡;解剖可见,鱼类的前肠明显膨大肿涨,肠道充血发红(图3),内脏受到挤压,产生萎缩变形,剖开肠道可见大量白色虫体(图4)。
生活史:成虫寄生于鸥鸟的消化道,虫卵随寄主的粪便排入水中,孵化出钩球蚴。钩球蚴在水中游泳,被镖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鱼吞食带有原尾蚴的水蚤后,原尾蚴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发育为裂头蚴。鱼被水鸟吞食后,裂头蚴在水鸟肠道中发育为成虫。
1、卵2、六钩蚴3、感染原尾蚴的镖蚤4、感染裂头蚴的鲫5、鸥鸟
流行情况:该病一般发生于夏季,多发生于自然生态好的草鱼大规格苗种养殖池塘。
防治技术:全池泼洒“鱼鳋静”或“双效鱼鳋静”或“鱼鳋静+弄水停”,口服“肠虫清+肠炎清(或精品出血克星)+新肝宝”5~7天。
特别提示:①该病预防的核心是杀灭第一中间寄主或虫卵;②患病初期可使用“肠虫清+肠炎清(或精品出血克星)+新肝宝”口服的方法治疗;③严重患病的鱼因不开口吃食,使用口服法治疗时效果欠佳,应将其及时捞出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