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我们专程走访了浙江湖州市场,众所周知那里是我国黄颡鱼的主产区之一,养殖技术和单位面积实现的产量一直领先于国内的很多地区,在与客户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重点谈到了近年来鱼病流行的主要成因、态势以及病害控制方面的经验。
我们交流的大致内容简要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1、今年黄颡鱼价格低迷,养殖户很受伤,养殖规模越大的亏得就越多,反而病害来得比往年更猛,这让养殖户很纠结,如果消极治疗,鱼死掉后损失会更大,治疗又会增加成本,有点雪上加霜的感觉,更何况还不一定花钱后就能“药到病除”,因此很多养殖户面对鱼病时在治疗与不治疗之间纠结,纠结之后出现得最多的结果是,花了一些药钱,鱼也死掉了不少。
2、谈到鱼病多发、频发和难治的原因时,我们各抒己见,具有共性的认识有这么几点:一是因为鱼价低,为了迎合养殖户节省养殖成本的心里需求,一些料厂主推低价料,低价料带来的后果大家都可以意会。二是气候异常,池塘和水质老化,常年高密度的养殖已经让鱼塘“积劳成疾”了。三是鱼种品质的退化,病源的变异以及不可回避的抗药和耐药性的增加。四是鱼龙混杂的“动保产品”和药物混淆了视听,影响了病害的治疗。
3、客户说,三友的内服药一直在这个区域独占鳌头的,今年感觉对鱼病的控制力度不如往年了,不是疗程需要延长,就是感觉鱼对药物的反应差了,甚至私密地问是不是调整过配方了。我说,三友有三友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不是自吹自擂,欢迎大家监督),决不碰“红线”,决不在产品上偷工减料。对于客户反应的情况我相信是客观真实的,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个人的看法是,至少有鱼病治疗过程中外部干扰源清查排除不够彻底,以及药物剂量和用法上做得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因为鱼价低迷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影响了养殖户治疗鱼病的信心,换句话说就是治疗成本打了折扣。
下面来讨论一个鱼病治疗的案例,本案例由浙江区域经理徐立提供。
客户:吴老板,地点:江苏宜兴:养殖面积:20亩*水深1.8米=36亩水体,主养品种:黄颡鱼,规格:1斤10尾左右。
从6月底开始爆发鱼病,死鱼渐渐增加,高峰期达到200-300斤鱼/天。直到七月下旬,经过多方治疗,此前给鱼内服过三黄粉、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无果后,吴老板才联系到我的。
镜检无虫,病鱼水中打转,趴边,采食量下降,水体指标无明显异常,解剖病鱼发现有肝发白、胆肿大、肠炎、脱粘、烂身还有出血点等并发症。
:
外用:1、先应激解毒灵+水质解毒改良剂(加强型)处理水质,接着用特制复合碘溶液全塘消毒杀菌,然后再使用渔血尔+水霉克星全塘泼洒一遍。
内服:前三天:特制清康,(每袋1000斤鱼体,每袋100g)
后四天:特制强肝散+止血灵+菌复康
:三天后打转、趴边的病鱼减少,采食明显上升,第四天死鱼开始减少,疗程结束时,塘中没再发现死鱼,治疗效果理想。
:如发病时间较长,且鱼的采食量很低的时候,应尽量考虑使用我公司配制好的复方制剂(如特制清康、鱼尔康配套用、渔舒宁配套用等产品),这样更能保证足量给药和让鱼采食到有效剂量,以便于迅速控制病情,待到采食好转后,再调整为常规处方,既保证疗效又尽可能地为客户节省成本。
:案例反应的客观情况是,鱼发病时间较长,死亡量很大,而且之前已经尝试过多种药物了,这种情况下鱼的采食量是很低的,如何做到足量给药是需要考虑的重点(徐经理的体会里谈到了,不再赘述),否则很难见到成效。
在处理水体和水质方面,徐经理做了三步,首先是解毒、抗应激,这是必要的,除了解决水质问题,也是减轻鱼的应激反应,为治疗打基础;第二步是用复合碘溶液全塘消毒,消灭水体中的病源;第三部也是消毒,水霉克星还具有净鳃、控制鳃霉、水霉以及弧菌对鱼的危害等功效。
这样算下来治疗成本的确不低,但最后的效果是不错的。如果鱼在发病之初,或之前没有使用过其他的药物,我认为处方是可以简化的,如省掉外用的第二步或第三步,内服药直接选用常规处方特制强肝散+止血灵+菌复康,并确保5天以上的疗程也一定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