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综述了NCG(N-氨甲酰谷氨酸)对鱼类脂肪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为NCG应用于商品鱼类,尤其是罗非鱼的饲料配方中,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提高肌肉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1、什么是NCG?
N-氨甲酰谷氨酸(NCG)是N-乙酰谷氨酸(即NAG)类似物,在陆生动物体内可以像NAG一样发挥作用参与机体尿素循环。研究表明,在陆生动物中,NCG可以有效激活精氨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arbamoylphosphatesynthase-I,CPS-I),是精氨酸内源合成途径的必需辅助因子和限制性因素之一(Bachmann,1982;Tuchman,2008)。
2、精氨酸可控制陆生动物肥胖
精氨酸分子式为(C6H14N4O2),分子质量为174.2,为白色晶体或晶体状粉末。近年,精氨酸在陆生动物控制肥胖方面的效果及其机理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以二型糖尿病模型大鼠(zdf大鼠)为研究对象,连续10周在饮用水中添加1.51%的L-精氨酸,大鼠血清中精氨酸和一氧化氮的浓度分别提高61%和70%,采食量、饮水量以及能量摄入量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Fu,2005);在4、7、10周时体重分别下降6%、10%和16%。10周以后,腹部脂肪脂重量减少45%,而肾周脂重量减少25%(Jobgen,2007),而人脂肪细胞的研究表明,添加0.5mmol/L和2mmol/L精氨酸可分别使脂肪降解增加24%和50%。
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表明精氨酸作用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精氨酸产生的NO,可以刺激AMPK的磷酸化,从而通过抑制乙酰CoA羧化酶的活性和激活丙二酰CoA脱羧酶的活性而降低丙二酰CoA的含量,并且降低脂肪与糖原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②NO增加了激素敏感脂酶的磷酸化,使其转位至中性脂肪粒,从而激活脂肪降解;③NO激活PPARγ共激活子α1的表达,从而增加了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④NO增加了胰岛素敏感组织的血流,从而增加了底物代谢(Jobgen,2006,2007;Fu,2005;Wu,2007)。达到降低动物脂肪的作用。
3、精氨酸对鱼类脂肪的消解
鱼类与陆生动物在脂肪消解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陆生动物脂肪分解依赖于cAMP系统,而鱼类则不依赖于该系统。而且,鱼类与陆生动物脂肪中的脂肪酸组成也存在巨大差异,前者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后者则以饱和脂肪酸为主。之前的研究中,精氨酸对于动物脂肪消解的研究集中于陆生动物与人的相关研究,而针对鱼类,使用精氨酸内源合成的前体NCG能够消减鱼类脂肪则未见报导,这可能与精氨酸易溶于水的特性,以及鱼类相对于陆生动物,在营养学方面的研究手段受到限制有关。与陆生动物相比,淡水鱼类脂肪合成脂肪能力更强,而转移能力更差。罗非鱼肉质鲜美,抢食力强,生长迅速,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引入,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
4、应用价值
据FAO统计,2009年世界罗非鱼产量已经突破300万吨,而且仍呈不断增长趋势,预计到2005年,世界罗非鱼产量将达到500万吨。而我国,2009年罗非鱼产量达到125.7万吨,出口总额达到7.1亿美元,无论产量与出口额都稳占世界首位。罗非鱼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据无可替代的低位。然而现代养殖,集约化程度较高,在养殖过程中,罗非鱼肝脏容易出现脂肪大量蓄积的现象,通常被称为脂肪肝,鱼类出现脂肪肝症状后,肝脏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学变化,往往伴随着抗病力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导致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也容易造成继发性传染性疾病的爆发,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此外,脂肪不正常蓄积,也会影响鱼肉口感与品质,影响鱼产品的商业价值。
声明
本文摘自“N-氨甲酰谷氨酸在制备降低鱼类肝脏脂肪含量或/和提高肌肉脂肪含量制剂中的应用”专利。
申请号:201410191152.4
申请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发明人:许国焕程炜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