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蟹类病害的诊断详细流程

时间 : 2023-07-26 16:51:30 投稿人 : 巧儿 点击 : 1442 次 加入收藏

(一)疱疹病毒状病毒病

蟹类病害的诊断详细流程 | 淡水养殖

[病原]疱疹状病毒(HLV)与疱疹病毒相似。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病毒粒子为20面体,具有圆环形核状物和双层外壳,直径达150纳米,存在于病蟹血细胞的核内或游离在血液中。

[症状]病蟹行动迟钝,在死前呈昏睡状态。病蟹的外骨路正常,能照常蜕皮。血淋巴变白色,并含有无数微细颗粒。组织切片中的血细胞具有非常大的核和大而折光的胞质含物。

[流行情况]此病发生在美国蓄养在水槽中的蓝蟹,引起幼蟹死亡。在成蟹中也存在这种病毒,但不显症状。

该病的传染主要是摄食了病蟹的组织,也可能是经过含有病毒的水感染。

[诊断方法]初诊可根据血淋巴及血细胞的病理变化。确诊则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核内的病毒粒子。

(二)抖脚病(抖肢病、仔蟹上岸病)

[病原]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病毒。病毒无囊膜,直径为28—32纳米,分布在细胞浆内,不形成包涵体。

[症状]病蟹呈昏迷状,附肢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活动缓慢,反应迟钝,上岸不回。病蟹环爪、倒立、拒食,伴有“黑鳃”、“灰鳃”、“白鳃”等鳃部症状;肌肉发红,尤以大螯、附肢中的肌肉明显;肛门有时红肿、无粪便,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头脑甲下方透明肿大,充满无色液体;肝胰腺脓肿呈灰白色,肝组织糜烂并发出臭味。

[流行情况]此病从幼蟹(5—10克/只)到成蟹(200—250克/只)皆有发生。发病时间为5—10月份,而在8—9月份夏、秋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死亡率高。该病流行期间的水温为23—33℃,而以立秋后水温25—25.8℃时发病最为严重,10月份以后水温降至20℃以下,该病逐渐减少。放养密度越高、规格越大、养殖期越长,患病越严重、死亡宰越高。

[诊断方法]根据症状可作诊断,确诊须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病毒粒子。

(三)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状病毒病

[病原]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状病毒(Picorna-1ikevirus)。因发现于美国切撤匹克湾,因此简称为CBV。病毒粒子为20面体,直径30纳米。

[症状]病蟹游泳无定向,通常失明。病程进展缓慢,出现上述症状后1个月左右才出现死亡现象。

[流行情况]此病仅发生在美国实验室蓄养的蓝蟹。

[诊断方法]初诊可根据症状。确诊需用电子显微镜看到病毒粒子。

(四)弧菌病

[病原]弧菌(Vibriospp.)。

[症状]病蟹身体瘦弱,呈昏迷状态,往往大批死亡。患病幼蟹活动能力减弱,趋光性差,在水的中、下层缓慢游动,食量降低或厌食,发育迟缓,体色混浊。在病蟹的血淋巴及各期幼体内,用高倍显微镜通常可以看到细菌。在组织中,特别是鳃组织中,有血细胞和细菌聚集而成不透明的白色团块,在濒死或刚死的病蟹体内有大型的血凝块。

[流行情况]革兰氏阴性弧菌在各种水体和底泥中、病蟹和健康蟹的体表及幼蟹体内等处都存在。蟹体表损伤,或在蓄养时放养密度过大,蟹子之间互相刺伤,细菌从伤口授人引起疾病。在流水蓄养池中此病可使蟹大批死亡,特别在夏季高温时期死亡率可达感染蟹的50%以上,受感染的蟹子在1—2天内就可死亡。幼体阶段,尤以溞状幼体患病严重,有时大眼幼体和幼蟹也患此病。

[诊断方法]用显微镜(最好是相差显微镜)检查血淋巴,发现有细菌,再根据上述病理组织学变化就可确诊。

(五)甲壳溃疡病

[病原]病原是一些能够分解几丁质的细菌,隶属于弧菌、假单胞菌、螺菌、黄杆菌等。

[症状]病蟹的甲壳上有数目不等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在蟹的腹面较为常见),溃疡处有时呈铁锈色或被火烧焦的样子,所以也叫壳病、锈病或烧斑病。早期症状为一些褐色斑点,斑点的中心部稍凹下,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结成为形状不规则的大斑,小心处有较深的溃疡,边缘变为黑色。溃疡一般达不到壳下组织,在蟹子蜕皮后就可消失,但可继发性感染其他细菌病或真菌病,引起病蟹死亡。

[流行情况]引起此病的病原细菌种类较多,分布很广,任何海水养殖的水体和池塘中都可能存在。因此,对蟹类的危害似乎没有专一性,在世界各地的许多种蟹子已有报道。我国的梭子蟹、锯缘青蟹等也常发生。

此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蟹在捕捞、运输和饲养过程中甲壳上表皮受伤,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侵入。此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随水温升高而增加。

[诊断方法]从外观症状就可初诊。确诊需从溃疡处分离出细菌,在培养过程中能分解几丁质。

(六)水肿病

[病原]病原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未定种;一种是真菌,毛霉菌(Mucorsp.)。

[症状]由细菌引起的水肿,病蟹的腹与胸甲下方交界处肿大,呈透明状、用子轻压其胸甲,有少量水外溢,病蟹厌食,活动迟钝或不动,呼吸困难,常在浅水处窒息死亡;由毛霉菌引起水肿,病蟹腹部不肿大,反而因消瘦而内陷,雄蟹尤为明显.胸甲下方与腹部交界处肿胀.但不呈透明状,病蟹白天上岸不下水,胸甲的鳃区为灰白色,行动缓慢,死于岸上。

[流行情况]细菌引起的水肿,在夏初至中秋气温较高、河蟹生长旺盛的时期发病;毛霉菌引起的水肿,在秋后天气凉爽河蟹成熟时期发病。

[诊断方法]从外观症状就可初诊。确诊需从病灶处分离出细菌或真菌。

(七)链壶菌病

[病原]青蟹链壶菌、蓝蟹链壶菌。

[症状]链壶菌寄生在蟹类的卵和幼体中,受感染的卵初期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幼小的菌丝,到严重时卵内充满菌丝,变为不透明,菌丝甚至可伸出卵膜以外成为绒毛状。蟹腹部所抱的卵块,如果健康的卵为橘黄色时,受感染的卵呈褐色;如果健康的卵块为褐色或黑色时,受感染的卵则为浅灰色。受感染的卵块一般比正常卵块小。真菌一般仅侵害卵块表面的卵,

不穿入内部的卵。

受感染的幼体身体衰弱,活动能力减低,最后停止游泳,身体逐渐变白,不久死亡。死后的幼体体表也可生出绒毛状菌丝。

[流行情况]青蟹链壶菌是卞伯仲等(1979)在菲律宾的锯缘青蟹的卵和幼体内发现。蓝蟹链壶菌是Armstrong(1988)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发现。我国锯缘青蟹在育苗期的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也常发生链壶菌病,病原的种名未进行鉴定。抱卵的蓝蟹感染率可高达90%,受感染的卵占卵块总数的25%。

[诊断方法]从卵和幼体的症状或将卵和幼体做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看到菌丝就可诊断。如果需鉴定病原种类,可将带有菌丝的卵和幼体放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鉴定。

(八)微孢子虫病

[病原]寄生在海蟹中的微孢子虫主要有下列5种:

(1)米卡微粒子虫,寄生在蓝蟹的肌肉中。新鲜孢子呈卵圆形,大小为1.9微米×1.5微米。

(2)蓝蟹微粒子虫,寄生在蓝蟹肌肉中。新鲜孢子呈卵圆形,大小为3.6微米×2.1微米。

(3)普尔微粒子虫,寄生在绿蟹的肌肉中。孢子呈卵圆形,大小为1.25微米×1微米。

(4)微粒于虫—种,寄生在蓝蟹的肌肉中。新鲜孢子椭圆形,大小为1.7微米×1.2微米。

(5)卡告匹里虫,寄生在蓝蟹的肌肉中。新鲜孢子椭圆形,大小为5.1微米×3.3微米。

[症状]病蟹不能正常洄游,在环境不良时容易死亡。被感染处的肌肉变白色,混浊不透明。因蟹类的甲壳较厚,隔着甲壳不易看清内部肌肉的颜色,但在附肢关节处的肌肉变混浊,白色比较容易看到。感染严重的蓝蟹横纹肌纤维被溶解。

[流行情况]此病的传播是由于健康的蟹子吞食了病蟹的肌肉或微孢子虫的孢子而感染。微孢子虫的营养体在宿主消化道结缔组织间血窦内的血细胞中进行发育和增殖,以后就扩展到全身的横纹肌中行孢子生殖。各种蟹子都可能被感染。

[诊断方法]取变白不透明的肌肉,做水浸片或涂片后用吉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孢子,即可确诊。

(九)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中的聚缩虫、钟虫、单缩虫等。

[症状]虫体附着在蟹体表、附肢上,大量附生时如棉絮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幼蟹发育缓慢,不能蜕皮,严重者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全国各地各种蟹的育苗期及养成期均可发生,尤其对幼体危害严重。固着类纤毛虫可附生在蟹卵、溞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上繁生,形成很大的群体,严重时可超过幼体自身大小的2—3倍,使幼体浮于水面,似白絮状。

[诊断方法]一般肉服观察可初步诊断。确诊时需刮取绒毛状物在显微镜下检查。

(十)拟阿脑虫病

[病原]蟹栖拟阿脑虫。

[症状]受感染的蟹嗜眠,活动能力差。严重感染者,心脏有白色坏死的组织区域。血淋巴中充满了拟阿脑虫,血细胞很少,血液凝固性差。拟阿脑虫可寄生于蟹的各组织中,特别是心脏和鳃组织,吞食血细胞和组织细胞,并造成组织严重的机械损伤,导致蟹贫血,窒息死亡。

[流行情况]蟹栖拟阿脑虫为兼性寄生纤毛虫,为机会侵入者。蟹饲养在拥挤条件下,互相刺伤,致使拟阿脑虫从伤口侵入,在血淋巴中大量繁殖,破坏宿主组织,引起宿主死亡。

[诊断方法]取血淋巴或心脏直接镜检,可看到前端尖、后端圆、具尾毛长形的纤毛虫,就可确诊。

(十一)蟹奴病

[病原]寄生甲壳类蟹奴。

[症状]蟹奴附着在授腹部,使病蟹的脐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看到多个乳白色或半透明的颗粒状虫体。蟹不能蜕皮,严重阻碍了蟹的生长发育,病蟹均失去生殖能力,一般不能长到商品规格。患病严重的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

[流行情况]蟹奴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多,能侵害许多种蟹类,有时感染率较高。我国上海、湖北、安散等地时有发生,且在滩涂养的河蟹发病率特别高。如将已感染的蟹移至内陆淡水中饲养,则蟹奴不能繁殖幼体,从而不再感染。通常雌蟹的感染率较雄蟹高。流行季节为7~I0月份,以9月份为发病高峰,10月份以后逐渐下降。

[诊断方法]掀开蟹的腹部,肉眼就可看到蟹奴的囊状部分。

(十二)蜕壳困难病

[病因]可能是因缺钙引起蜕壳困难病。

[症状]病蟹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背甲上有明显的棕色斑点,壳蜕不下,全身变黑死亡。

[流行情况]

相关文章

  • 如何用鱼缸繁殖金鱼
    如何用鱼缸繁殖金鱼

    在家中用鱼缸繁殖金鱼,不仅可节约成本,而且可为生活平添许多乐趣。为满足养鱼爱好者的需要,现把用鱼缸繁殖金鱼的方法介绍如下:一、选种金鱼鱼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下一代的品质,应选择体格健壮、品种纯正及性状良好的2龄金鱼作种鱼。这样的金鱼已完全成熟,精力充沛。首先要辨别金鱼的雌雄。可通过观察金鱼的“追星”来鉴别其雌雄,“追星”...

    292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黄颡鱼水霉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黄颡鱼水霉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水霉病2.1症状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随着疾病发展到肉眼能看到时,水霉已从鱼体向外生长成棉絮状菌丝。2.2流行情况该病一年四季流行,早春和晚冬为重点发病期。对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成鱼有严重危害。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焦躁不安,食欲减退,直到肌肉腐烂,最后瘦弱而死。2.3...

    1772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水产养殖贴士之泥鳅人工高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贴士之泥鳅人工高产养殖技术

    近年来,泥鳅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珍品。由于泥鳅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容易繁殖和养殖,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看好。在泥鳅养殖过程中,放养密度应合理,要科学投喂与施肥,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重视病害防治,才能促进其健康生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养殖环境营造。泥鳅对养殖环境要求不...

    2476 泥鳅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泥鳅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 史上最全华南地区分区域罗非鱼养殖模式推荐
    史上最全华南地区分区域罗非鱼养殖模式推荐

    华南地区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2016年华南地区养殖户朋友们做好准备了吗?今年您要养什么鱼?用什么模式来养?本文根据华南地区不同养殖区域,有针对性地为大家推荐了史上最全罗非鱼养殖模式,火速收藏!罗非鱼养殖模式推荐来源:通心粉社区作者:通威华南片区水产服务部...

    2112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鳜鱼养殖过程中科学投饵的三个关键注意点
    鳜鱼养殖过程中科学投饵的三个关键注意点

    鳜鱼为我国特产的淡水鱼,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鱼属。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名贵鱼类之一。鳜鱼生长快,产量高,经济价值较大。其生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7月初,喜欢在平缓的流水中产卵,每次怀卵量在6-20多万粒之间,所产鱼卵为浮性卵,因其卵稍重于水,可保持在流动水层中,随波逐流,并继续其发育生长。现在,在我...

    296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俄罗斯鲟养殖场的建设技巧
    俄罗斯鲟养殖场的建设技巧

    为了发展鲟鱼养殖,充分利用鲟鱼这一宝贵物种资源,及较高的经济价值优势,建立现代化人工养鲟场是可行的。拟建鲟鱼养殖场要有长远规划,并考虑是否有科学技术作保证,不应盲目上马,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一、鲟鱼场址的选择对拟建鲟鱼人工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水源水质水量充沛、水质未受污染的水源是选择鲟鱼养殖场场...

    1603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搭食台喂鱼好处多
    搭食台喂鱼好处多

    鱼类生活在水中,给鱼类选食场、搭食台,养成鱼类固定摄食的习惯,不但能够节约饵料,提高饵料利用率,还能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方便管理。不同的养殖品种,具有不同的食性,搭设食台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说,食台有浮性和沉性之分。搭设食台的材料主要有竹竿、木棒、芦席、竹席、聚乙烯网布等,其形状有方形或三角形等种类。浮性食台...

    211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河蟹清塘第一要务:彻底改底比消毒和灭杀要更重要999倍
    河蟹清塘第一要务:彻底改底比消毒和灭杀要更重要999倍

    又到一年清塘时,清塘三件事:消毒,灭杀,改底。前面我们扒过了石灰在塘口消毒的意义,还说过了灭杀过程中,菊脂类农药残留对大闸蟹生长的影响。今天,我们着重来说一说清塘底改的意义和必须掌握的方法,希望你能借鉴。一、引言养殖业也是一门专业项目,首先,进入这个行业,做蟹农,搞明白原理,才能搞好养殖管理,通晓每一步对大闸蟹养殖可能...

    1646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螃蟹三种易发病的治疗
    螃蟹三种易发病的治疗

    烂鳃病症状病蟹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严重时全部变黑,行动缓慢,呼吸困难,死亡率高,发病季节在7月底至8月底。防治措施用水体消毒灵或二氧化氯等强力水体消毒剂化水全池泼洒2~3天,同时用环丙沙星或土霉素等拌饵料内服5~7天。水肿病症状病蟹鳃丝肿胀成棒状,腹脐成透明状,且后缘有顶壳现象,发病高峰季节在每年7月底至8月底。防...

    200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鱼苗鱼种运输技术
    鱼苗鱼种运输技术

    苗种的运输,是养鱼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需要认真对待。苗种运输成功的关键,是应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工作,它是提高运输途中鱼类成活率的保证。在运输之前,除事先检查运输工具,掌握运输时间和人员安排外,还应做到“人等鱼到”,“塘等鱼放”,使运输顺利进行。一、运输方法。1.帆布桶运输:帆布桶运输的优点是装运速度快,操作简便...

    1446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 黄河滩陕西鲤鱼养殖户清塘卖鱼 饵料系数创新低
    黄河滩陕西鲤鱼养殖户清塘卖鱼 饵料系数创新低

    黄河所到之处造就了资源丰沛的冲积平原,对于两岸的养鱼人家来说,滩涂区域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祖辈沿袭之下的生存法则。渭南市合阳县和大荔县以鲤鱼精养和鲤草混养模式为主,作为陕西省内利用黄河滩涂养鱼的重要生产基地,堪称黄河滩养殖现状的缩影。清塘卖鱼近年来鱼价行情波动、四大家鱼盈利能力下降,直接影响到当地养殖户持续养殖的信心。...

    1005 鲤鱼 淡水养殖 鲤鱼养殖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方法
  • 稻田培育扣蟹要重视的几个技术问题
    稻田培育扣蟹要重视的几个技术问题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河蟹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小规格蟹滞销价跌,大规格优质蟹仍呈供不应求的趋势。欲想养大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保证,各地对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利用稻田培育蟹种是解决蟹种问题的较好途径,但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技术问题。一要重视规格和质量要求培育扣蟹的大眼幼体(即蟹苗)来源要正宗,最好是湖泊中用长江水系...

    1102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水产养殖宝典之鳜鱼健康养殖概述
    水产养殖宝典之鳜鱼健康养殖概述

    鳜鱼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养殖周期短,见效快。鳜鱼养殖的主要方式有池塘、网箱、稻田养殖等方式,多以投喂活饵料鱼或生物为主。同时,加上鳜鱼本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极易使水质恶化,所以必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鳜鱼成鱼的养殖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一般选择面积1~6亩,水深2米左右的池塘。池塘的水质条件与养殖常规鱼类的池塘水质要求基...

    1856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爱德华氏菌病防治技术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爱德华氏菌病防治技术

    1.病原:爱德华氏菌。2.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腹部肿大,肛门红肿,腹腔积水,肠道充血,肠道内有水样物积聚。肝、肾、脾、鳔等内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的病灶。生殖腺有出血现象。鱼体表可见膨隆发炎的患部,尾鳍、臀鳍的尖端和背鳍的后端坏死发白。发病时间较长,病鱼逐渐死亡。3.防治方法⑴预防上,要特别注意养殖密度...

    2666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 淡水养殖 罗非鱼养殖 罗非鱼养殖方法
  • 近阶段鲫鱼养殖常见病红鳃病的防控措施
    近阶段鲫鱼养殖常见病红鳃病的防控措施

    鲫鱼红鳃病:发病时间在4月底到6月底。发病症状:严重的病鱼离群独游,下风口有黑头,鳃丝鲜红、肝脏浮肿,死亡率较高,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病鱼鳃丝鲜红,早期病鱼也上料台吃料,但一网打上来能看到不少红鳃。治疗:外用百安威(1瓶2亩),连用2次,两天后用清源解毒,一瓶3亩,同时内服恩若沙星和福泰。鳞片下出血:早期鳞片有出血点,...

    1385 鲫鱼 淡水养殖 鲫鱼养殖 鲫鱼养殖技术 鲫鱼养殖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