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基本情况
连云港赣榆罗阳地区一养殖塘口,鱼虾混养塘,养殖面积40亩,塘口配备增氧机1.5KW4台,水深90公分左右,2015年4月放苗300尾/亩,平均规格2.5尾/斤,梭鱼200尾/亩,花鲢50尾/亩,白对虾2-3万尾/亩。
发病塘口全景
病程描述
6月1日,发现塘口吃料不好,鲤鱼体色发暗,溜边、暗浮头
6月2日,鲤鱼死亡30尾左右,其它鱼无事
6月3日,前去检测水质,pH值8.4,氨氮0.2、亚硝酸盐无,经询问养殖户描述早上死亡40尾左右
发病前期、鲤鱼溜边、岸边死亡
治疗建议
立即减料,内服:保肝+三黄+维生素+多糖
6月4日,死亡30尾左右,水体解毒1次(有机酸)
6月5日,死亡30尾左右,内服+恩诺沙星
6月6日,死亡30尾左右,外用黄芪、柴胡成分的中药消毒剂1次
6月9日,死亡10尾左右,碘消毒一次。
6月11日,解毒后,生物肥+光合菌浸泡后,肥水调水
6月12日,无死亡
发病症状
捞取岸边漫游鱼,进行解剖,烂鳃、头骨眼球凹陷、肝脏易碎、空肠、肠道内壁充血、胆囊肿大为主要症状,镜检鳃部有少量指环虫。
症状一:头骨眼球凹陷
眼球头骨凹陷(俗称“骷髅头”、“扣扣眼”)
症状二:烂鳃、鳃丝局部溃烂
症状三:肝脏易碎
症状四:胆囊肿大
症状五:空肠、肠道充血严重
诊断结果——锦鲤疱疹病毒
取样送检PCR检测
发病期温度变化
死亡数量与温度关系
随着温度升高,死亡量降低。
鲤鱼疱疹病毒病的特点
1、不能用药物杀灭体内病毒
2、发病鱼粘液增多,粘液可传播。
3、发病塘口附近塘相继发病,传染性强。
4、发病水温20-30℃,低于20℃不发病,高于30℃不易发病
5、死亡鱼种类:仅鲤鱼、锦鲤
6、病程:7-10天(处理不当更长)
7、最明显特征——头骨、眼球凹陷,鳃丝溃烂一条一条
8、检查鳃部,鳃丝呈局部性溃烂,不烂处的鳃丝外观正常,并挂泥,养殖户称“花鳃”或“黑鳃”。
9、解剖典型病鱼——脾脏肿大,肾脏肿大,胆囊肿大,很大一部分发病鱼肠道内壁呈均匀的大面积出血。
鲤鱼疱疹病毒发病期间注意事项
1.谨慎进水或不进水
2.减少应激,“外界刺激+鱼体质下降”就发病
3.刺激性强的药物会加大死亡量:杀虫、消毒(例如二氧化氯苯扎溴铵)
4.水变“倒藻”死亡量加大
5.减料,或者停料。死亡量大期间,禁用外用药,以内服为主
6.死亡鱼体,集中深埋
预防与治疗
1、传染性强,应从进水渠道、苗种、周围发病塘口等方面予以预防;
2、饲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和清热解毒的中药,对提高抗病能力效果明显;
3、一旦发病,先内服后外用——内服:保肝+免疫多糖+三黄+维生素;结合气温外用广谱抗病毒中药(黄芪、板蓝根)或少量碘制剂
4、减料、停料、注意增氧,以稳水、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应激为主。
文/连云港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孙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