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节,气温逐渐转暖,水温适宜,鱼儿开始吃食生长,同时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容易滋生繁殖,也是鱼类发病季节,因而要加强防治工作。
1、水霉病。早春即出现此病,特别是鱼体受伤后,病菌侵入伤口,向外生长成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又称"白毛"或"白毛病"。
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勿使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②在鱼种投放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鱼种5-10分钟。③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30-40千克全池泼洒。④每亩用菖蒲5千克捣烂,加1千克食盐,再加入10-20千克人尿全池泼洒,疗效显著。
2、传染性出血病。每年6-9月流行。症状主要是充血,外部症状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充血,口腔、头顶部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鳞片松驰,肠道充血无食物。
防治方法:①每万尾鱼种用大黄0.25-0.5千克研成粉末,拌饵连续投喂5天。②4毫克/千克的敌菌灵全池泼洒。③20毫克/千克生石灰或5毫克/千克食盐水全池泼洒。
3、烂鳃病。又称乌头瘟、开天窗,每年4-10月流行。症状是病鱼常独游,行动缓慢,鳃部粘液增多,头部血液淤积,头、背部呈褐色。
防治方法:①1毫克/千克漂白粉或20毫克/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②用杀菌灵0.4毫克/千克全池泼洒,严重者隔天再泼洒1次。
4、肠炎病。春、夏季都易发生,5-6月、8-10月是高峰期,吃食性鱼类易感染,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症状为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肠道发炎、充血、腐烂、无食物。
防治方法:①1毫克/千克漂白粉或每亩水深1米用15-25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②每10千克鱼用大蒜50克、食盐40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3-6天。③每100千克鱼用富氯50-60克拌饲投喂,连续3天。
5、斜管虫病。3-5月流行。症状是斜管虫寄生在鱼的鳃、体表,刺激鱼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防治方法:①鱼种投放前,用8毫克/千克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分钟。②0.7毫克/千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来源:《安徽农业》200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