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8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草鱼是中国养殖产量最高的水产经济动物,年产量达到534.56万吨。根据2017年《中国水生动物卫生状况报告》,因病害造成的草鱼养殖经济损失约11.9亿元。按照草鱼的平均塘口价每公斤10元估算,每年因病造成的草鱼减产约占当年我国草鱼总产值的2.23%。在草鱼总产量和产值较高的背景下,草鱼因病造成的损失相对其他主要养殖品种来说不算高。比如,2017年《中国水生动物卫生状况报告》显示罗非鱼年损失30.3亿,黄鳝年损失18.8亿,凡纳滨对虾年损失107.3亿,中华绒螯蟹年损失14.8亿,牡蛎年损失36.2亿,海参年损失30.6亿。因此,总体上我国草鱼的病害是可防可控的。我们国家草鱼养殖有1700多年的历史,甚至我国水产病害研究的历史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针对草鱼寄生虫病害的研究。草鱼病害防控研究在我国不但历史长,而且技术力量相对雄厚。除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领域内专家也做了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为草鱼病害防控提供了相对可靠的技术支撑。
但是,尽管病害可控,草鱼养殖户们都有一个共识:草鱼病多,用药需求大,养殖用药成本攀升。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国草鱼养殖量最大的5个省分别是湖北、广东、湖南、江西和江苏。根据《2017年我国水生动物重要疫病病情分析》,湖北省全年可监测到草鱼15种疾病,包括病毒性草鱼出血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细菌性肠炎、赤皮病、中华鳋、猫头鳋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鳃霉病、水霉病、肝胆综合征、脂肪肝、缺氧和不明病因疾病;江苏省全年也监测到15种疾病,包括病毒性草鱼出血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溃疡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竖鳞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猫头鳋病、中华鳋病、绦虫病、水霉病、脂肪肝和缺氧。其他省份的疫情通报也类似;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病毒性草鱼出血病的暴发会伴随较高的死亡率,被普遍认为很危险,但是养殖户面临的草鱼病害中,病毒性草鱼出血病仍属罕见少发病,养殖户面临的多发病首先是寄生虫导致的烂鳃、细菌性败血症和肝胆综合征,其次是“老三病”-细菌性烂鳃、肠炎和赤皮病,再其次是其他疫病。不能因为多发病和罕见病会同时存在,就否定多发病在对症治疗上的主导性。由于种苗养殖期的病害就比较普遍,种苗期频繁用药常会导致成鱼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依赖性变大。草鱼养殖过程中用药量居高不下,用药成本及安全风险高,成了养殖户的心病。
对一个草鱼养殖户来说,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疾病环境,不能人云亦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方面要懂得如何化繁就简,抓住主要矛盾,通过精准科学用药消除草鱼主要致病因子的传染源或斩断其传播途径;另一方面也要树立系统化疫病防控的思维观念,养殖全周期遵循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提高草鱼全周期带毒生存率。下面我就草鱼养殖户如何化繁就简,实现临床上药到病除的实用化技术要点做简要说明,供读者用药时参考。
病毒性草鱼出血病的防控
当前我国有一种商品化的抗草鱼出血病疫苗,然而普及率非常低。草鱼养殖过程中注射疫苗防控草鱼出血病的养殖户很少,即使注射疫苗,超过8成的养殖户会选择当地自制的土法疫苗,而不是国家批准生产的商品化疫苗。主要原因是我国存在3种不同的草鱼呼肠孤病毒毒株,而现有的商品化疫苗只能防控其中1种。令人遗憾的是,这1种毒株已经不再是我国病毒性草鱼出血病的主要流行致病毒株。这是该疫苗不能普及的根本原因。针对当地的流行毒株制备的土法疫苗的有效性不用质疑,但是其产品的稳定性因为缺乏工艺及标准制约和必要的行业监管,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法律上不能在市场上流通销售,因此不值得向广大养殖户推荐。那么病毒性草鱼出血病要如何防控呢?草鱼出血病的流行水温为28度左右,对应我国华中地区6-7月或9-10月的池塘水温。其他季节不需要考虑病毒性草鱼出血病的发病风险。由于我国国家级原良种场、省级原良种场、重点苗种场和成鱼场健康草鱼都存在带病毒风险,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因此养殖户若只购买无规定动物疫病草鱼苗种场的苗种来养殖,是可以进一步降低发病风险的。若苗种带毒状况未知,养殖户需要在流行季节到来时(6月初和9月初水温接近28度时),停止使用有机磷杀虫剂或醛类消毒剂,降低其他消毒剂使用频率,针对细菌性疾病的抗生素使用则不受影响,同时采用伴喂免疫增强剂、乳酸菌和保肝护肝产品提高草鱼体质及抵抗力,可以将病毒性草鱼出血病的损失降到最低。相关防病措施在池塘水温偏离28度后可以解除。虽然病毒性草鱼出血病典型症状是肌肉、鳍盖,或肠道出血,临床上无典型出血症状的带毒草鱼比比皆是,因此病毒毒株的精确诊断对养殖户而言意义不大。我们把病毒性出血病定义为罕见少发病其实就是给养殖户吃定心丸,在战略上藐视它,虽然它是一个顽疾。当然,科技界正在加紧研发多价疫苗去抵御所有草鱼病毒株系,也在开发环境友好型小分子药物阻断草鱼病毒入侵,养殖户们未来在战术上也能彻底攻克病毒性草鱼出血病。
草鱼寄生虫病的防控
寄生虫分为寄生原虫、寄生蠕虫和寄生甲壳动物三大类。针对这三大类寄生虫,用药是有差异的。另外,体表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因为寄生部位不一样,用药方式和种类也会有很大差异。草鱼诸多寄生虫病中,最常见的是寄生虫导致的烂鳃病。不幸的是,原虫中的车轮车、蠕虫中的指环虫、甲壳类的中华鳋都可以引起烂鳃,其中车轮虫引起的烂鳃多发于春夏季,指环虫引起的烂鳃多发于夏季,中华鳋引起的烂鳃周年可见,夏秋高发。诊断清楚这三种烂鳃并不太难。中华鳋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发白,末端肿大,挂有肉眼可见的蝇蛆;指环虫引起的烂鳃,鳃丝发红,病鱼反应迟钝、呼吸困难,肉眼可见鳃丝粘液下有指环虫聚集而成的小白点,镜检可见虫体蠕动;车轮车导致的烂鳃,会发现鳃丝腐烂缺损,末端附着污泥,鳃丝发红肿胀且粘液增多,肉眼见不到虫子,但镜检每个视野会看到20个以上虫体聚集在鳃丝边缘或缝隙中。草鱼鱼苗车轮虫病会出现白头白尾症状,但鳃丝镜检会发现较难看到虫体聚集的情况。治疗车轮虫这类外生原生动物类寄生虫,首选的方案是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若该方案效果不理想,也可以采用硫酸锌溶解后全池泼洒的方式治疗;指环虫类外生蠕虫类寄生虫是公认的易对化学药物产生耐药性,一般首次用药可选用敌百虫或辛硫磷,第二次选用甲苯咪唑溶液;中华鳋类外生甲壳类寄生虫的治疗,首选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溴氰菊酯也能有效治疗外生甲壳动物类寄生虫感染。万幸的是,草鱼内生寄生虫病比较罕见,其治疗难度更大,治疗也不同于外生寄生虫病。比如,草鱼小瓜虫病是内生原生动物感染,草鱼绦虫病是内生蠕虫类感染。其中小瓜虫病被认为无特效药治疗,该病俗称“白点病”,诊断容易,首选用消毒剂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控制病情;也有成功使用干辣椒或干生姜煮沸后全池泼洒成功控制小瓜虫的实践。草鱼绦虫病诊断也很容易,解剖时可见病鱼体腔中充满大量白色带状的虫体。绦虫病的治疗首选吡喹酮伴饵投喂,也可使用敌百虫伴饲投喂。
草鱼细菌性疫病的防控
草鱼老三病和细菌性败血症是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草鱼“老三病”中的烂鳃、赤皮、肠炎对应的细菌性病原分别为柱状黄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点状气单胞菌。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此外有些罕见的细菌性疾病也偶尔发生,比如黏球菌导致的白头白嘴病、点状假单胞菌导致的竖鳞病和脱鳞病、温和气单胞菌导致的烂尾病等。对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养殖户通常只需要排除掉寄生虫病和病毒性出血病后就能初步定性,如果症状典型(如白头白嘴、烂鳃、蛀鳍、烂尾、肠炎、赤皮等),就能立刻用药,无需确诊到具体是哪种细菌感染。所有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均遵循内服抗生素抑制体内致病细菌,外泼消毒剂抑制环境中的病原菌的用药原则。外泼首选漂白粉或三氯异氰脲酸,内服抗生素的选择依据是:①优先使用价格便宜的喹诺酮或磺胺类合成抗菌药治疗细菌病,首次用药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浓度达到每公斤鱼20毫克,磺胺类药物的使用浓度达到每公斤鱼200毫克,一般每日用药一次,连用4天为一个疗程,第3天必须见到死亡率下降的显著效果。单纯肠炎可优先使用硫酸新霉素;②为防止耐药菌的出现,单个养殖周期内不能重复使用同一大类抗生素,因此第二次细菌性疾病暴发时,可选择四环素类抗生素(盐酸多西环素)、酰胺醇类抗生素(甲砜霉素或氟苯尼考粉)或合成抗菌药物大蒜素粉中的任何一种。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已经在全国开展了多年的主要养殖动物耐药菌监测项目,在国内公开发布各地主要养殖区致病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数据,可以参考这一数据科学合理选择各地适宜的抗生素治疗细菌病。由于我国国标抗菌药可用的品种很多,建议养殖户千万不要迷信所谓原料药,也切勿去违法使用呋喃类禁用抗生素。总体来说,细菌病用药要关注的是抗生素药残,其对草鱼的毒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寄生虫药物首先要关注的是鱼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稍不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会导致草鱼全军覆没,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
草鱼真菌性疾病的防控
草鱼真菌性疾病主要包括水霉病和鳃霉病,均发生于20度以下水温中,且易于用肉眼观察鳃丝进行诊断。其发生主要因为密度过大、拉网、运输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或免疫力降低,水中的水霉或鳃霉游动孢子趁虚入侵并引发水霉病或鳃霉病;对体表完整、个体免疫力较强的个体,一般不发生水霉病或鳃霉病。一般来说,水霉病属于慢性病,不会造成养殖动物大批死亡,但容易导致继发细菌性感染;鳃霉病导致鳃丝腐烂、出血坏死,极易导致较高死亡率。因此一旦发现草鱼群体中有水霉或鳃霉感染症状,需要立刻进行药物干预。孔雀石绿被禁用后我国水霉病害防治的各种专用药物尚没有被市场广泛认可,但各家厂商均推出了自己的防霉药物。事实上,鳃霉和水霉的防控手段完全一致,其防控目的都是抑制水霉或鳃霉孢子在鱼体皮肤或鳃组织上的定殖及菌丝萌发,并不是清除水体中的霉菌孢子。霉菌孢子在环境中无处不在,无法也不可能完全清除掉。我们曾经研究过水体霉菌孢子浓度与水霉病暴发的关系,只要霉菌孢子数低于每毫升1000个,水霉病暴发风险就极低。因此在水霉病和鳃霉病爆发早期(刚开始观察到体表水霉时)及时用非特异性药物进行干预也能取得不错的保护效果。比如,可以用聚维酮碘泼洒治疗、中药五倍子末也会有不错的治疗效果。通常如果肉眼观察到水霉成功感染了一部分鱼,非特异性药物治疗的效果就很有限。只要控制住不继发细菌病,随着气温升高患水霉鱼体有较大机会自我康复;尽管如此,仍建议养殖户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霉菌特异性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死亡风险,加快康复速度。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2017年我国水生动物重要疫病病情分析》一书中我国多个省份均提到未明病因疾病在草鱼病害的发病率中居首位,草鱼肝胆综合征这一非病原导致的疾病的发生率也远远高于常见的细菌病。现实提醒我们,确定病原导致的疾病往往没有非病原导致的疾病危害大。对非病原或不确定病原导致的疾病需要养殖户更新养殖观念,更多通过健康养殖模式来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率。经验告诉我们,在健康养殖模式下,确定病原导致的草鱼疾病发生率也会自然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