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我国咸、海水资源非常丰富(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1995),有近6亿亩盐碱荒地以及大量的废弃虾池和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因此,合适养殖品种的开发选择至关重要。罗非鱼具有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耐粗食、抗病力强、肉味鲜美等优点,被广泛移植到世界各地。养殖地区目前已遍及大约1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性的养殖鱼类。罗非鱼为广盐性鱼类,目前主要在淡水水体中进行养殖。培育罗非鱼耐盐新品种,为我国咸淡水、海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养殖生产提供新的养殖鱼类,有利于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品种特性
(1)适盐范围广,耐盐能力强: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可在盐度0~30的水域正常生长。不需驯化,可直接从淡水中移至盐度为15的水体中养殖,减少了驯化时间。
(2)生长速度快: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的生长速度与亲本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相比存在显著杂种优势,其生长速度比未选育莫荷罗非鱼快19%以上。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亲鱼来源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所用亲鱼须由育种单位提供。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雌性和荷那龙罗非鱼雄性作为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的杂交亲本,所选亲鱼应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苗种生产场自行繁殖的后代作为亲鱼使用是不符合要求的。
2.亲鱼培育
(1)亲鱼管理: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应隔离饲养,建立亲鱼档案,严防混杂、逃逸。
(2)雌雄鉴别:雌鱼腹部臀鳍前方有肛门、泄殖孔和泌尿孔,成熟个体的生殖孔突出;雄鱼腹部臀鳍前方有肛门、泄殖孔,成熟个体的泄殖孔大而突出,用手轻压鱼体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
(3)放养密度:每亩放养合格产前亲鱼200~300千克。
(4)放养与繁殖时间:池塘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放养亲鱼。水温在26℃~32℃时为适合繁殖时期,28℃~30℃时最佳。
(5)投饲: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饼粕、糠麸,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一般日投喂2次,上午、下午各1次。注意观察摄食情况,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投饲量,阴雨天或鱼浮头时应停喂。
(6)管理:每天早、中、晚注意巡塘、观察,及时清除蛙卵、蝌蚪、杂草、病鱼等。注意调节水质,适时补充新水。
(二)人工繁殖
1.繁育池:以土池为宜。亲鱼放养前15天,按常规方法对繁育池进行清整消毒。
2.亲鱼放养与雌雄搭配:池塘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放养亲鱼。选取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的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雌鱼和荷那龙罗非鱼雄鱼按3∶1比例放养,每亩放养雌亲鱼600尾,雄亲鱼200尾。
3.管理:亲鱼放入繁育池后,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适时加注新水,保持适宜水温,刺激亲鱼发情产卵。当水温稳定在23℃以上时,亲鱼发情追逐,挖窝交配,再过7~10天,可见池边有鱼苗成群游动,遇惊吓即被雌亲鱼吸入口中(即护幼行为),此时已繁苗成功。
4.出苗:当鱼苗脱离母体独立生活,尚未散群时,便可开始捞苗。见到池边有未散群的鱼苗后,采用筛绢制成的抄网,每天日出前捞取,随见随捞,防止大鱼苗吃小鱼苗,提高鱼苗存活率;或用密网每10天左右全池捕捞一次。鱼苗移至苗种池培育。集中一批,培育一批,使相同规格的鱼苗同步同期培育,避免因个体差异而互相残食。
(三)苗种培育
1.培育池消毒:放苗前7~15天,排干池水,仅留0.1~0.2米深水,每亩用50~8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或15千克漂白粉化水泼洒,消灭野杂鱼、虾、敌害生物和病菌等。
2.施肥、注水:鱼苗投放前5~7天,施绿肥400~500千克/亩,或粪肥200~250千克/亩。有机肥须经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后使用。施肥2~3天后,将苗种池池水加深至0.5~0.8米。加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有害生物进入鱼池。
3.鱼苗放养:水温稳定在20℃时,即可投放鱼苗。规格为1~1.5厘米(全长)的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6万~8万尾/亩。
4.饲养管理
(1)投饵:鱼苗下池时,先投喂豆浆,每天用黄豆1~2千克/亩,或按每万尾鱼每天喂0.1~0.2千克黄豆制成的豆浆。黄豆浸泡后磨成豆浆30~40千克,上午8~10时,下午2~4时各投喂一次。10天后还要增喂米糠或花生麸等粉料,每万尾鱼每天喂0.25~0.30千克,花生麸需浸泡后才可投喂,每天喂1~2次,沿池边泼洒,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止。以后根据鱼苗生长和水温变化情况每3~5天增加投喂量,增加量为上一阶段的30%~50%。
(2)巡塘管理:培育期间,每5~7天注水一次,使池水深度在最后培育阶段达1.0~1.5米。加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和其他有害生物进入鱼池。
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和水质变化,以便决定投饲量、施肥量和是否加注新水。检查池埂有无漏水和逃鱼现象。及时捞掉蛙卵、蝌蚪、死鱼及杂草等。
5.锻炼和出塘鱼苗经过25~30天的培育,长到3~5厘米时就可以出塘,转入大塘进入食用鱼饲养阶段。鱼种出塘前要进行拉网锻炼,以增强鱼的体质,并能经受操作和运输。锻炼方法是选择晴天上午9时以后拉网,将鱼在网箱中密集3~4小时后,即可过数出塘。出塘时要用鱼筛筛出不合规格的鱼种,放回原池继续培育几天再出塘。拉网锻炼时要注意:拉网前要清除水草和青苔;阴雨天或鱼浮头时不能拉网锻炼,以免造成死鱼;操作要轻巧、细致。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主要养殖方式和配套技术
1.适宜养殖的条件要求在冬季水温超过18℃的地区可以常年养殖,而在冬季水温低于18℃的地区,需有保温越冬设施才可进行养殖,可采用池塘、网箱等多种养殖模式。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应避免养殖个体进入天然开放性水体。
2.池塘主养
(1)池塘的准备:池底平坦,沙壤土或壤土,不渗漏,淤泥厚度少于20厘米。通常单个池塘面积为6~10亩,水深为2~2.5米。鱼种放养前应做好池塘的维修、清整、消毒、注水、施基肥及试水等工作。水源充足,进排水分开;井水、温泉水、河水、湖水、水库水、咸水或海水均可,水体盐度为0~30。
(2)鱼种放养:池塘水温回升并稳定有18℃以上时,即可放养苗种。在华南地区,通常在3月底到4月初,即可放种。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活泼,并且一次放足。通常全长8~10厘米的越冬鱼种每亩放1000~1500尾,全长4~6厘米的夏花鱼种每亩放1500~2000尾,可配养少量草鱼、鳙鱼等。
(3)饲养管理
投饲: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饼粕、糠麸。鱼种放养后第3天开始投喂,根据鱼口径调整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鱼苗阶段要求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30%左右,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体重的5%~7%,日投喂2次;成鱼阶段要求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28%,日投喂量为鱼体的3%~5%,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一次。注意观察摄食情况,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投喂量,天气晴朗有风、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抢食激烈、生长旺季要多投,反之则少投,阴雨天或鱼浮头时应停喂。
管理:鱼种放养后,每7~15天注水10~20厘米,池水增加到2.5米后,每15~20天换水10%~20%,养殖中后期每15~20天换水30%~40%;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根据池水情况适当追肥;每3亩左右配2~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一般情况,养殖前期每天中午及凌晨开增氧机2~4小时,养殖后期增加开机时间,每天开机4~8小时,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开机时数。保持池水“肥、活、嫩、爽”,透明度为25~30厘米,溶解氧大于5毫克/升。
起捕上市:按鱼体出池规格要求确定出池时间。当年鱼苗(体长6~7厘米)在盐度为15~30的环境下,常规饲养6~7个月个体均重达500克,可作为商品鱼出售。当水温下降至18℃时,所有罗非鱼均应捕完。
3.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在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20℃以上时,每亩用75~1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干法池塘消毒,经过5~7天毒性消失后,开始放养凡纳滨对虾苗,每亩放养规格为1.5~2.0厘米的虾苗3.5万尾。20天后放养罗非鱼种,每亩放养体长4~6厘米罗非鱼种1500~2000尾。
日投喂量按罗非鱼体重的3%~5%计算,每日分2次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不用专门投喂凡纳滨对虾饲料。每15~20天注水一次,高温季节适当增加注水次数,每次2~3小时,每月1~2次对每亩池塘用15~20千克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凡纳滨对虾60~70天后采用地笼捕虾方法收获,较好地解决了捕捞虾时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在工艺技术上解决了鱼、虾共养的技术问题。当水温降至18℃时,罗非鱼均应捕完上市。
4.越冬养殖
(1)越冬池的准备: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水质良好、水电方便的池塘或水泥池,搭建塑料大棚保温越冬。池面与薄膜的高度约0.5~1米,空间过大,不易保温。水温低于16℃时,要用锅炉或电加热器增温。越冬前清理池底污物,用生石灰或与茶粕相结合,进行全池消毒。越冬池水不要求培育肥水,因水质较肥不利于越冬期间管理,加大了管理难度,消毒回水后5~7天,便可试水放鱼。
(2)越冬时间:冬季室外水温降至20℃前,转入越冬池,春末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20℃以上后,将鱼移出越冬池。当气温回升18℃时,要揭开部分薄膜,使空气流通,不致闷热造成缺氧死亡。越冬时间一般为12月至次年3月。
(3)放养密度:体长5~10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5~10万尾;体重0.5~1千克/尾的亲鱼,每亩放养800千克~1500千克。选择体质健壮、体型匀称、无伤病、肥满的个体越冬。在进池前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消毒,可用2%~3%食盐溶液(不加碘)浸泡鱼体5~10分钟。
(4)越冬期管理:越冬鱼在进池后10天左右的时间内,可以把水温控制在20℃~25℃。情况基本稳定以后,整个越冬期间要求水温保持在18℃以上,池水保持溶氧5毫克/升以上。投喂配合颗粒饲料,越冬早期一般投饵量亲鱼控制在2%左右,鱼种控制在3%~4%左右,每天投喂1~2次;越冬中期投饵量一般占鱼体重的0.5%~1%;越冬后期投饵量恢复到越冬前期的水平。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鱼病的预防
(1)鱼苗、鱼种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
(2)鱼苗、鱼种下塘半月后,全池泼洒漂白粉(28%的有效氯)一次,浓度为1~2克/立方米。
(3)高温季节,可在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克捣烂的大蒜头或0.5克大蒜素,同时加入适量食盐,连续6天。
(4)死鱼应及时捞出,加进生石灰或漂白粉埋入土中。
(5)病鱼池中使用过的鱼具应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20℃)浸浴20~30分钟,或30毫克/升聚维酮碘(1%有效碘)溶液浸浴5分钟。
(6)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2.常见鱼病及其防治
(1)水霉病:由水霉感染引起。
症状:在病初,肉眼只能看见鱼体伤口处组织红肿,皮肤附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菌丝的生长,大量新繁殖的菌丝为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同时,菌丝体还能深入肌肉中,其分泌的毒素能破坏肌肉组织使之坏死。从而导致病鱼游泳失常、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瘦弱而死。
流行季节:主要发生在早春和秋末、冬初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刚移入越冬池这段时间最易暴发水霉病,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损伤情况有关,通常都是散在性发病。
预防方法:养殖管理和搬运扦捕、运输等谨慎操作,避免机体受伤;苗种放养时用2%~4%的氯化钠浸浴5~10分钟;越冬池放鱼前用生石灰10~20千克/亩消毒;罗非鱼进入越冬池后用纯二氧化氯0.3~0.5毫克/升浓度全池泼洒;入冬前提高越冬池水体的盐度,使池水盐度提高到10‰左右。
治疗方法:用400毫克/升食盐和小苏打(1:1)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小车轮虫等引起。
症状:由于虫体的刺激,引起体表和鳃分泌大量黏液,甚至组织发炎;严重者在鱼体上可看到一层白翳,特别是在水中缓慢游动的患鱼。病鱼呼吸困难,浮游于水面,鳃呈暗红色,往往呈失血状态。在低倍镜下,一个视野达到30个虫体,可诊断为此病。
流行季节:此病最适宜水温20℃~30℃,一年四季可见,但主要流行于4~7月鱼苗、鱼种培育阶段和室内越冬罗非鱼等,饲养鱼密度愈大,感染愈快,如防治不及时可引起严重死亡。
预防方法:苗种放养前或鱼种进入越冬池前用铜铁合剂(5毫克硫酸铜+2毫克硫酸亚铁/升)药浴15~20分钟。
治疗方法:0.6~0.8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2次。
(3)链球菌病:因无乳链球菌或海豚链球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出血,病鱼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
流行季节:7~9月高温期容易流行,危害大,死亡率高。
预防方法:严禁投喂腐败变质饲料;避免过密的养殖,加强饲养管理。
治疗方法:体外用消毒剂药浴或纯二氧化氯0.3~0.5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每千克鱼用20~50毫克金霉素或强力霉素添加到饲料中,连续投喂5~7天;投喂大蒜素,连喂3~5天。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苗种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