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整麦秸袋装培育平菇,其生物学效率达200%,且品质和口感优于棉籽壳栽培的平菇,接近于野生菇的品质。其技术要点:
1、原料处理。将麦秸捆成2.50千克的小捆,放于3%的石灰水中浸泡20分钟,捞起沥干多余水分,即可堆料。若是用联合收割机收的麦秸或打麦机打的麦秸,事先将麦秸用石磙碾一下。
2、厚料配比。一般100千克麦秸,添加麦麸10-20千克、尿素0.70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石膏1千克,草木灰5千克。将辅料拌匀后加水调至含水量65%左右。
3、建堆发酵。发酵场地室内外均可。按堆宽1.50米、高1.20米,长度不限。每铺一层麦秸撒一层辅料,堆料不易低于500千克。用木棒在堆顶纵向和堆底横向各打5-10个通气孔,然后覆盖薄膜。当堆料25厘米处温度超过5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次翻堆,均要在温度65℃左右,并维持四个小时以上才能进行,一般经3-4次翻堆后终止发酵。发酵终止应散堆,用石灰粉调PH值8-9,并均匀喷洒高效氯氰菊酯。当温度降至30℃左右时装袋接种。
4、装袋接种。菌种用广温型高产菌株,制成谷粒栽培种或制成全营养栽培种。塑料袋用0.02×25×50厘米聚乙烯筒袋,采用食用菌栽培料装袋器装袋。每袋用种量为200-250克,分成3份,3层料4层菌,两头各1份,中间各半份,并紧贴袋壁放1周以利发菌。依次装完,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
5、发菌管理。低温季节每行摆放8-10层,3-5行为1垛;高温季节要单行摆放,每行2-3层。装袋后2-3天料温上升,当料温超过30℃时要翻堆,将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当菌丝长满袋后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6、备土垒墙。选择大田土或菜园土均可。如掺入10%煤渣更好,以利透气、蓄水,增加矿物质,提高菇质和产量。用高效无残留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洒,土壤湿度掌握在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好,堆闷8小时杀灭害虫,摊开2小时即可使用。在菇房内做80厘米宽、5-10厘米高的土埂,将发好菌的菌袋脱掉1/2袋膜,带膜的一端向外,双行摆在土埂上,间距5厘米,行距5-20厘米(最底层20厘米,逐渐缩小)。菌棒间填土,上覆3厘米土压实,喷透水,再摆第二层。上下层菌袋呈"品"字型,依次摆成高1米的菌墙,最顶层铺5-10厘米厚的土做水槽以便补水。两墙中间留80厘米宽的作业道。
7、出菇管理。菌墙两侧出菇。出菇前将袋口向外拉,使出菇面与袋间留有一个小空间,然后按常规法管理,待原基长满出菇面后,解开袋口并撑开,当原基长出3-5厘米菇盖时,再将袋口撤掉或反卷。经5-7天,头潮菇八成熟未弹射孢子时采收。采收后去掉料面老菌皮和残留菇脚,停水2-3天,然后向料面喷萘乙酸、三十烷醇,可提高产量和提前转潮。每潮菇采后结合补水可添加营养液。可采菇4-5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