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魁蚶常温育苗及保苗技术

时间 : 2023-01-04 13:32:53 投稿人 : 紫寒 点击 : 加入收藏

■山东省烟台市水产研究所陈伟刘蓬贺加贝王晓飞/文图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俗称赤贝,是一种大型、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由于多年的过度捕捞,野生资源日渐减少,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人工养殖贝类品种之一,对苗种的需求也日渐增加。笔者结合近年来的科研与生产实践,将魁蚶常温育苗与保苗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育苗技术

1.育苗设施

现有的扇贝与刺参育苗车间及配套设施均可用于魁蚶人工育苗。因魁蚶常温育苗期间温度较高,要求培育室通风好,最好有降温设备。

2.种贝培育

(1)种贝来源。传统上从当地自然海区采捕种贝。一般在海区底层水温升至20~25℃时性腺进入成熟排放期,我国黄海北部海区7~8月为魁蚶产卵盛期,故常温育苗多在7~8月份采捕亲贝。近几年我们发现,用我国本地的魁蚶作种贝育苗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度夏保苗阶段死亡严重。所以最近几年育苗一般从韩国的济州州岛进口种贝,效果较好。每年4~5月从韩国引入后吊挂在当地海区筏架上,暂养1~2个月后移入室内进行人工培育。

(2)种贝选择。种贝要求外形完整无损伤、体表毛较浓密,毛色深,个体重80~100克。解剖后血色鲜红,性腺外观鲜艳、

魁蚶常温育苗及保苗技术

管理方便等优点,所以最为常用。

(5)种贝暂养期间的管理。种贝入池后从第二天开始投饵,饵料以角毛藻、金藻为主,日投饵约20万个细胞/毫升。每天倒池一次,连续微量充气。室内光线要控制在500lx以下。

3.产卵与孵化

种贝经过20多天的促熟培育,到6月底就可产卵。产卵水温22~23℃。产卵方法分自然排放法和人工催产。一般将种贝置于适宜条件下强化促熟培育,使其充分成熟后自然排放,这样可以获得优质受精卵。由于魁蚶从外表不能区分雌雄,无法按合适的雌雄搭配比例产卵,很容易造成精液过多,污染水质、降低孵化率,故产卵时要及时拣出雄贝,否则的话即使采取产后洗卵的方法也会因精液过多影响孵化率和后期幼虫质量,导致幼虫发育到前期面盘幼虫就开始出现生长缓慢、大量死亡等现象。孵化过程中,要连续微量充气或每隔半小时搅池一次,以使受精卵分布均匀,防止沉积于池底。及时捞取泡沫、脏物。可施1×10-6~2×10-6的青霉素等药抑制病原菌繁殖。在21~25℃条件下,受精卵经21~30小时发育到D形幼虫。

4.幼虫培育

(1)选幼与布池。受精卵发育到D形幼虫后要及时选幼。初期D形幼虫壳长80um,用300目筛绢网拖选或采用虹吸法选出。布池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5个/ml左右。

(2)投饵。魁蚶幼虫培育常用饵料有金藻、小球藻、扁藻、角毛藻等,一般用金藻作开口饵料,在壳顶期以前,以金藻为主搭配小球藻、角毛藻,壳顶期后适量加投扁藻。日投饵4次,每天投饵2~5万个细胞/ml。

(3)换水与倒池。刚布池时可只加1/2的水,第2天把水加满,以后每天换水2次,每次1/3~1/2个全量。初期用300目筛绢做的网箱或滤鼓换水,后期换水可用200目筛绢。正常情况下在幼虫培育期间倒池2次即能保证幼虫的正常生长发育,即发育到壳顶幼虫时倒池一次,投附着基前再倒池一次。但若水质变坏、幼虫生长缓慢或大量死亡,则要立即倒池。

(4)充气。连续微量充气,池底每2~3m2放一散气石,调节气量以略微鼓起气泡为宜。

(5)幼虫筛选。魁蚶幼虫培育时间较长,往往发育不整齐,特别是进入壳顶期(120~130um)后,大小分化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在投附着基前最好用不同网目的筛绢进行筛选,将不同大小的幼虫按不同的密度分池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幼虫的成活率和变态率。

另外,幼虫培育期间室内仍要维持500lx以下的低光照度,以有利于幼虫的均匀分布和生长发育。

(6)附着基投放幼虫经过18~20天的培育,壳长达250um以上,镜检发现30%以上的幼虫出眼点时应及时投附着基。投附着基前眼点幼虫密度控制在3~4个/ml。每方水投放3000扣/片的网片25片左右。投放后5天幼虫即基本附着完毕。

5.稚贝培育

幼虫附着2~3天后出次生壳,进入稚贝培育阶段,此时壳长为300um左右。

要逐渐增加投饵量和换水量。日投单胞藻10~15万个细胞/毫升,每天流水或换水2次,日换水1~2个全量。稚贝培育后期还要加大充气量并逐渐提高室内光照强度,以增强稚贝出池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6.稚贝出池

经过10~15天培育,稚贝壳长500um以上时出池。出池时装40目网袋,吊绳长8~9米,每绳系20袋。

二、保苗技术

1.海区选择

海区选择是保苗成败的关键。保苗海区总的要求是水质良好,水流通畅,饵料生物丰富,水中附着生物少,夏季水温不超过30℃,水深在10米以上。稚贝下海前首先要了解海区的海况,主要包括水流、水质、水温、浮游生物、附着生物(石灰虫、玻璃海鞘等)的情况;其次要了解海区贻贝、牡蛎产卵与幼虫附着时间。挂苗时要避开上述生物的幼虫附着期,如果魁蚶稚贝出池较早,可先暂养于陆上池塘过渡后再下海。

2.稚贝运输

最好选择阴天、凌晨气温较低时出池。用保温车运输,苗袋在车中吊挂或分多层放置,防止积压。

3.海上管理

(1)苗袋挂置。下海初期先挂在离水面4米以下的水层,待避开海区贻贝、牡蛎苗的附着期后再将苗袋提至离水面2米左右的水层。

(2)分苗。魁蚶稚贝下海经过约50天,到9月下旬平均壳长5mm时以上要及时进行分苗。将苗从附着基上刷下,过筛,重新装袋。壳长1cm左右的苗装20目网袋,每袋600~1000粒;壳长5mm左右的苗装30目网袋,每袋2000粒。此时正值9月份,气温较高,如果操作不当,分苗后会出现陆续大量死亡现象,因此,在分苗的各个环节都要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特别是从海区运到陆上这段时间,最好选择在凌晨气温低时操作。还要避免贝苗露空时间过长,刷苗时频繁用海水泼洒苗袋。若气温高于30℃应停止分苗。另外,日常观察网袋内底部魁蚶苗过多要随时分袋,因为魁蚶稚贝不同于扇贝苗,落于保苗网袋底部后,再“飞起”的能力较弱,大量堆积后易造成死亡。也有一些育苗场采用1000扣/片的小片附着基保苗,保苗期间不用疏苗,效果也较好。分苗后继续挂于海区,到10月中旬即可长到1cm以上的商品苗规格。

魁蚶常温育苗及保苗技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