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来,每年的农历7月份,都是江门地区冬季反季节养殖泥鳅的放苗高峰期。但由于近年来病害多、饵料系数高、价格低迷等因素,使得泥鳅养殖的效益越来越低。那么该如何走出困境呢?本文通过一则成功案例的分享,来为大家解开这一难题。
一、案例概况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九子沙村冯老板有一土塘,水面面积7.5亩,水深1.5米,2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1台水车式增氧机。2016年10月11日,放养泥鳅苗60万尾,规格1000尾/斤。
2017年3月2日,出鱼11300斤,规格18尾/斤,7.3元/斤。
3月25日,出鱼21000斤,规格15尾/斤,8.1元/斤。
4月3日,清塘6900斤(不含塘底剩鱼),7.5元/斤。
养殖周期5.5个月,全程投喂1350包料,40斤/包。鱼苗成活率高达9.5成,饵料系数1.38左右,盈利7.5万余元。
二、日常管理
前期投喂加料足,每多投喂10包料时,每餐增加5斤,直到加至每餐投喂4包料,每天4餐。养殖3个多月时,因鱼价较差,每餐投喂2包料,每天4餐。第一次出鱼后,每餐投喂4包,每天4餐,鱼吃料快,整体受气候影响不大。前期开增氧机较少,当每餐投喂4包料时,白天开足2台叶轮式增氧机,晚上加开水车式增氧机。天气差、总投喂量达700包后全天开3台增氧机。
养殖过程中换水量少,杀虫、消毒次数少,定期内服“出败康”、“三黄散”、“代金康”等防治肠炎。养殖中后期,氨氮等指标升高,及时解毒(“碧水安”、“速解安”),减料,加强改底(“底居安”、“福地安”)等,指标很快恢复正常。
三、成功原因分析
1、放苗密度高(7-10万尾/亩),且前期投喂充足,成活率高;后期控料,饵料系数低。
2、养殖过程中少杀虫、少消毒,避免破坏池塘生态平衡,引起泥鳅死亡。泥鳅死亡主要以细菌病为主,当死亡量大时,加强内服(“出败康”、“代金康”、“三黄散”等),此时切忌杀虫、杀藻、消毒等,避免刺激加重死亡。
3、中后期增氧能力强,确保池塘溶氧充足,配合改底(“底居安”、“福地安”)及解毒(“速解安”、“碧水安”),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各项指标基本没有出现异常。
4、及时、分批出鱼,减轻管理压力,缓解池塘负担,充分释放池塘生产力,池塘总产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