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是海水中常见的细菌种群,分布广泛,其致病性受到宿主的生理状态及水质环境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是一类条件性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养殖水域生态条件的变化和养殖品种密度的加大及养殖过程中自身污染的加重,弧菌已成为海水养殖动物的主要病原之一,迄今见报到的引起海水养殖动物发生弧菌病的弧菌已有20多种,危害对象包括香鱼、鳗鲡、鲨鱼、鲑鳟鱼、鳕鱼、真鲷、梭鱼、石斑鱼、牙鲆、大菱鲆、平鲷、尖吻鲈等鱼类,对虾类、蟹类等甲壳类,鲍、文蛤、海湾扇贝、牡蛎等贝类,弧菌病害是海水养殖病害重要的防治对象之一。
石斑鱼是南方沿海最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目前有室内工厂化养殖,室外水泥池养殖、土池养殖、海上网箱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养殖密度高,易感染弧菌病,因此也是石斑鱼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
2014年12月初,在粤东某养殖场,发现有3,000多尾杂交石斑鱼虎龙斑(规格为50~100g/尾),在分池时有细菌感染,病鱼体色发黑,体表局部红肿,胸鳍或尾鳍基部溃疡,有的眼球混浊、突出,肝、肾等内脏器官出血或淤血,局部坏死,腹腔充满黄色腹水,鳍的基部充血(见图1)。病鱼慢游于水面或侧卧,行动迟钝,不摄食,神态异常,吃料明显减少,发病2d后出现病鱼死亡,开始10几尾,并逐日增加,出现蔓延趋势,并且停止摄食饲料。
选择典型病鱼到实验室解剖,取肝、肾和抽取血液等样品,分别用LB培养基和TCBS培养基进行培养。用LB培养基上长出白色圆形菌落(见图2),革兰氏阴性菌,镜检呈弧状或逗点状;TCBS上培养出黄色菌落(见图3),革兰氏阴性,镜检呈弧状或逗点状。所分离的弧菌经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均属于弧菌属的种类,通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应用ATB半自动鉴定系统及VITEK-AMS-6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并与有关的标准菌株为对照,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并经过16sRNA检测鉴定也为溶藻弧菌。
鱼病发生后,养殖户使用某品牌的聚维酮碘按常规用量进行消毒,但连续消毒3d未见好转,病死鱼不断增加,笔者接诊后,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建议养殖户改用蛋氨酸碘(按1mg/L)进行消毒,每天1次,每次60min,连续3d,鱼病得到控制,死鱼显著减少,并逐渐恢复摄食,此时在饲料中加入佛本尼考(10%)和VC进行拌料投喂,按饲料的0.1%添加药物,再继续用蛋氨酸碘消毒2d,死鱼不再出现,喂药5d后检查鱼群,发病鱼的溃疡已愈合,恢复健康,鱼群摄食也恢复正常。
病因分析:
由于鱼种分池时正值气温骤降,由30℃下降到20℃,引起鱼类的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密度过大导致苗种体质差,加上分池操作时的机械损伤,各种综合因素导致了鱼病的发生。
建议:
根据溶藻弧菌的发病规律,我们可以在苗种培育期适当降低苗种密度,加强苗种的营养,操作时要小心防止鱼体受伤,分池时使用水产VC浸泡鱼体,增强其抗应激能力,转到新池后,用蛋氨酸酸碘消毒,防止鱼体说损伤后的感染。
1、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2、作者: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黄锦雄石和荣林佩玲
3、腾氏水产商务网微信号:ts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