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良种鸭,肉质细嫩鲜美,可在无水条件下生长,是适宜广大农户养殖的优良品种。饲养番鸭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饲养每只番鸭平均可盈利4-8元,但由于部分农户存在养鸭误区,致使养鸭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现象。现将番鸭饲养的误区及应采取的对策,总结如下。
一、自己不育雏
部分养鸭户认为番鸭育雏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需要特定的场地和工具。特别是对温度的要求高,育雏中稍有不慎,雏鸭会发生大量的死亡。因育雏失败的并非少数,特别是刚开始饲养番鸭者,想到育雏就非常担心,为方便起见,自己干脆就不育雏,专购育雏专业户饲养至20日龄左右的雏鸭。作为育雏专业户,没有利润就不会专门育雏出售。若抛开价格不谈,育雏专业户不可能始终在一个种鸭场购雏鸭,不同的种鸭场有各自不同的疾病,多个种鸭场的疾病就集中到育雏专业户。况且,有部分育雏专业户同时育两种或多种雏鸭,甚至鸡、鸭、鹅同时育雏,引起整个育雏场带病。另外,自己不育雏也增加了应激的环节,雏鸭从育雏专业户到养鸭户新旧场地的改变,途中运输等均增加了应激,使番鸭的死亡率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致使养鸭效益下降。
作为专业饲养番鸭的专业户应该自己育雏,一可以节约成本,二可以提高雏鸭的成活率。自己育雏还可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减少应激,降低死亡率。
二、过分注重雏鸭价格,忽视番鸭的品种
饲养番鸭的经济效益除受到市场行情的波动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番鸭的品种。目前,市场上备受养鸭户欢迎的品种是法国巴巴里番鸭,在国内直接从法国引进该品种只有四川成都克里莫种鸭公司和江苏泰州种鸭场,绝大多数的父母代种番鸭场都是从这两家引进种鸭的。但也有部分种鸭场饲养的本地土种番鸭,或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将商品代番鸭当作种鸭饲养,蒙骗广大养鸭户。有的养鸭户在选购雏鸭时,只从雏鸭的价格来考虑,忽视雏鸭的品质。
番鸭养殖户选购雏鸭时,首先要考察种鸭场的种鸭来源,查看引种证明,确认所购雏鸭是正宗的商品代番鸭。其次要了解种鸭场的饲养管理情况和疫病防治情况。第三是从雏鸭的价格方面去考虑选购雏鸭。
三、没有掌握番鸭育雏的关键技术有些番鸭养殖户,由于缺乏经验,将番鸭育雏与其它品种的鸭的育雏等同起来,甚至照搬雏鸡育雏技术。殊不知,番鸭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热带地区,对温度的要求很高,1-3日龄育雏舍温度须达到30℃;4-7日龄29℃,7-14日龄27℃,14-21日龄25℃。冬天育雏室与外界环境的温度相差较大,要有一个逐渐脱温的过程,以便转群后能适应新的环境温度。
番鸭育雏的关键技术有三:一是温度要求,视雏鸭的活动而定,一般以鸭子均匀分散不打堆为宜。雏鸭重叠打堆,说明育雏温度偏低,如果雏鸭远离热源并张口呼吸,且饮水增加,说明育雏温度偏高。二是防疫。按免疫程度接种,并在雏鸭料中加一定的药物。三是饲料,雏鸭料按饲养标准配备,并要注意质量。
四、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
部分番鸭养殖户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无论是笼舍环境,带鸭消毒都用它,好像是灵丹妙药。须知药物随连续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药效下降,甚至在几次使用后,由于病原体产生了耐药性,消毒药液根本无作用。
每一个养鸭户应配备多种消毒液,如烧碱、漂白粉、生石灰、过氧乙酸、消毒净、百毒杀等,各种药物轮换使用,或针对不同的消毒目的采用不同的消毒药才能使病原体不易产生耐药性,提高消毒的效果。在使用消毒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方法,不超量或减量使用,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五、鸭饮用水不符合标准
大多数的番鸭养殖户采取在鸭舍附近打一口井,安装小型水塔和水管,接到鸭舍内,解决鸭的饮用水。水井的位置有的在污水沟处,有的靠厕所,有的靠大路,人为地造成水源的污染。而且,井水的含菌、矿物质的量严重超标,不符合饮水卫生标准。
鸭场的水源应远离大路、厕所、垃圾堆、化粪池、污水沟等,周围的环境应是干净、清洁,无污染之地,而且在使用前,应将水送有关部门对水质化验检查,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方能使用。
六、病死鸭尸体处理不规范
养鸭户难免不死鸭,但死鸭的尸体须妥善处理,否则会引起疾病的传播或损害人体的健康。养鸭户对死鸭的处理大至有两种方法:一是食用,体重较大的死鸭大多卖给饭店或卤菜店,加工成酱鸭、桂花鸭、卤鸭等出售,这是食品卫生法不允许的。二是抛弃,体重较小的鸭随意乱扔到一些空地、沟或小溪中,污染环境、影响水质、传播疾病,引起疾病的流行。
正确的死鸭处理方法是深埋或焚烧,并注意污染环境的消毒,以消灭传染源。
七、不重视防疫
有些养鸭户,只重视免疫程序,忽视设消毒池和更衣换鞋,使外来的病原体带入鸭场,引起番鸭发病。因此,要重视防疫的每一个细节,树立全面防疫的观点,将病原体消灭在场外。
在鸭场的出入口设消毒池,池内消毒药可用生石灰或烧碱水消毒,10天更换一次,进出的车辆和人员经过池使其充分消毒。饲养人员在鸭舍内应有工作服和工作鞋,进入鸭舍必须更衣换鞋,病原体不带入鸭舍,同时衣、鞋要定期消毒。
以上各种误区,均可使番鸭发病增多,成活率降低,死亡增多,以致养鸭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只有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走出养鸭误区,才能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200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