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斑鳢小瓜虫病治疗有妙招,看看我们如何防治?

时间 : 2023-05-07 08:22:42 投稿人 : 小宝 点击 : 1326 次 加入收藏

众所周知,小瓜虫病是水产养殖鱼苗培育过程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寄生虫病,由于其危害极大,经常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究小瓜虫病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鉴于此,笔者总结了2017年正大水产斑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小瓜虫病成功防治的有益经验,以期为鱼类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发现:升温(31℃)、药物(干辣椒和生姜水)泼洒以及挂瓶(虫虫草、纤灭和聚维酮碘)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就水产养殖疾病而言:寄生虫病发生的比重高达25.5%[1],除常见的车轮虫、斜管虫、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外,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fouquet)病也是鱼苗养殖中经常遭遇的寄生虫病。小瓜虫能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其典型的症状为:鱼体表布满白色的小点[2],所以又叫白点病;这种疾病对鱼苗的危害较大,严重时致死率可达70%,有时甚至高达100%。

斑鳢(Channamaculata),又称财鱼或生鱼,与乌鳢为同属鱼类,作为鳢科鱼类的一种,其在我国南方的养殖量较大,是杂交鳢繁殖中必不可少的亲本。斑鳢标苗过程中成活率低下一直是困扰我国斑鳢养殖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斑鳢水花至成鱼阶段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且其防治均具有一定难度,从而导致全阶段成活率较低。本文对2017年正大水产斑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小瓜虫病成功防治经验的总结,可为斑鳢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1、小瓜虫病介绍

生活史:一般学者将小瓜虫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包囊期和幼虫期三个阶段[3],当然也有的学者将其生活史分为滋养体阶段、包囊阶段和掠食体阶段[1]。

斑鳢小瓜虫病治疗有妙招,看看我们如何防治?

图1小瓜虫生活史图

主要危害对象:常见淡水鱼鱼苗。

寄生部位:鳃、鳍条和体表。

症状:病鱼全身布满白点,游动迟缓,浮于水面,有时鳞片脱落,呼吸困难[4]。

形态特征:低倍镜下(a)呈黑点;高倍镜下(b)全身纤毛,明显可见马蹄形大核。

斑鳢小瓜虫病治疗有妙招,看看我们如何防治?

图2显微镜下小瓜虫照片[低倍镜下(a)和高倍镜下(b)]

2防治案例—斑鳢

斑鳢饲养于室内4个面积均为15m2的水泥池中,池水深1m,采用非循环水、气盘24小时不间断增氧的方式进行养殖,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斑鳢室内养殖情况

斑鳢小瓜虫病治疗有妙招,看看我们如何防治?

3、治疗方法

第一步:用加热棒加热水温度至31℃;

第二步:将150g干辣椒+150g生姜用1L水煎煮半个小时后的煎煮液以每个水泥池250mL的用量对所有进行全池泼洒,连续泼洒两天[4,5];

斑鳢小瓜虫病治疗有妙招,看看我们如何防治?

图3小瓜虫病防治挂瓶图

第三步:煎煮液泼洒完间隔一天后每个池再用10g虫虫草(主要成分青蒿和辣椒末)+5g纤灭(主要成分生姜粉)+10ml聚维酮碘+490ml水混合摇匀后的混合液锉孔挂瓶(普通矿泉水瓶)一周;

第四步:挂瓶结束后再用10ppm高锰酸钾消毒。

注意:治疗过程中,每天应及时清除池底沉积物,定期换水和使用微生物制剂,同时在饵料中拌多种维生素。

斑鳢小瓜虫病治疗有妙招,看看我们如何防治?

图4小瓜虫病导致斑鳢死亡苗种照片

4、治疗效果

按照上述办法治疗半个月后,笔者发现小瓜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斑鳢苗种死亡率为20%左右,避免了半数以上或全军覆没的风险,有效减少了苗种损失。

斑鳢小瓜虫病治疗有妙招,看看我们如何防治?

图5成活下来的斑鳢苗种照片

5、小结

治疗寄生虫病首先应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明确给药种类和方式。小瓜虫的三个生活史阶段中,掠食体(幼虫)阶段和滋养体至包囊过渡(成虫)阶段对药物最敏感[6],因此杀灭效果最好,滋养体和包囊阶段由于药物很难进入虫体内[3],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防止小瓜虫反复感染,持续性用药才是关键。

高温(T=31℃)能刺激虫体提前成熟并从鱼体脱落,因此用药前升温是治疗小瓜虫病非常重要的措施。虫体脱落后形成的包囊沉入水底,药物难以直接杀死,为防止小瓜虫再次侵入鱼体,及时除去池底沉积物有利于减少虫体寄生机会。

小瓜虫病的治疗药物很多,如硫酸铜、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等,用药时要了解鱼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程度,如斑鳢对硫酸铜较敏感,养殖过程中尽量少用。一般对于不同鱼类,同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因鱼制宜,对症下药是根本。虽然本次治疗过程是在室内小水体环境中进行,条件人为易控制,但其防治经验对于在室外池塘养殖中小瓜虫病防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由于鱼类生活于水中,疾病一旦发生,治愈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容易,因此提前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温周瑞.鱼类寄生虫病流行规律及预测预报方法探讨[J].水产养殖,2013,34(10):35-39.

[2].邓永强,汪开毓,黄小丽.鱼类小瓜虫病的研究进展[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05,20(2):149-153.

[3].鉏超,张其中,罗芬.20种中草药杀灭离体小瓜虫的药效研究[J].淡水渔业,2010,40(1):55-60.

[4].李翠英.乌鳢常见疾病防治[J].新农村,2015(10).

[5].朱林,李应森,冯晓宇,等.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2074-2077.

[6].陈达丽,张其中.杀灭离体小瓜虫的药物试验[J].淡水渔业,2005,35(1):45-46.

作者:蔡清武,张醴溪,董响红,韩燕军,程辉辉

相关文章

  •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作者: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杨威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池塘由于大量投饵,水中有机物及有害气体增多,易造成缺氧浮头,发生病害,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调节水质进行防治:1、当蟹池水质pH值偏高时,使用含有效成分为果酸、腐殖酸钠的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保持池水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2、池水要常更新,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为宜。高温季节,...

    1948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甲鱼养殖池的建造技术之稚鳖池建造技术
    甲鱼养殖池的建造技术之稚鳖池建造技术

    稚鳖是养殖起始阶段。稚鳖娇嫩,抗逆能力差,所以对稚鳖池的要求较高。现阶段有条件的生产单位多把稚、幼鳖池建在室内,通过加温保持水温稳定,并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使之能顺利、安全渡过孵化后的第一个冬天。稚鳖阶段是鳖的整个生活中最敏感的时期,在自然条件下,环境稍有变化,会造成稚鳖体质极端虚弱,以至大量死亡。通过加温养殖,不仅能缩...

    270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 淡水养殖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方法
  • 淡水鲳鱼种出池转塘时需注意的问题
    淡水鲳鱼种出池转塘时需注意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淡水鲳鱼种越冬技术已被广大养鱼群众所掌握。但是越冬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越冬期的鱼种成活率高,还在于出池后一个星期内的鱼种是否健壮、安全。尤其是利用温泉越冬的鱼种,这一关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温泉越冬的淡水鲳鱼种,在出池转塘时,必须认真做好如下工作:准备好储种塘鱼种出池前,要预先准备好储种塘,面积大小可视鱼...

    175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要想养好笋壳鱼必须把好四道关
    要想养好笋壳鱼必须把好四道关

    近年来,广东地区的笋壳鱼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及丰厚的养殖利润,让不少养殖户为之心动,但笋壳鱼对生活环境、饵料种类的特殊要求,对养殖户筑起了一道技术门槛,苗种培育阶段成活率偏低、病害难以治疗一直是初入门养殖户难以逾越的坎。在面临以下难关时,养殖户该如何应对呢?难关一:开口饵料不对口及供应不足对策:养好小鱼虾,育肥笋壳鱼据水...

    2350 笋壳鱼养殖方法 淡水养殖 笋壳鱼 笋壳鱼养殖 笋壳鱼养殖技术
  • 沟鲶的成鱼养殖技术
    沟鲶的成鱼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池塘大小不限,一般家鱼池塘即可,要求水质好,无工业污水,还应彻底清塘除野,以防止病菌、寄生虫和野杂鱼的潜伏影响养鱼类的正常生长。二、放养密度池塘养殖分为主养和混养主养时,每亩放养沟鲶600?800尾,搭配花、白鲢200~300尾。主养池不宜搭配鲤、鲫鱼,因沟鲶与它们的食性基本相同,容易发生争食。草鱼的抢食能...

    1023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养鱼池塘水深还是水浅好?
    养鱼池塘水深还是水浅好?

    池塘人工养殖鱼类,池塘水体相比于河湖和水库来说是小水体,但因人工养殖鱼类追求的是产出比效益,加上小水体易变化无常之故,从而更加的要求我们需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池塘养殖的相关问题,特别是"水"的问题犹为重要,否则,养殖效益往往等于零。1.养鱼池塘是深水好还是浅一点的水好?当然,大家大多数都会说深水当然好得多。其实,任何一个事...

    2812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鳗鱼养殖常见病烂尾病防治方法
    鳗鱼养殖常见病烂尾病防治方法

    一、病原柱状屈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烂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除病原菌外,还与鳗鲡受损伤、水质恶化、饲养管理不善有密切关系。二、症状病鱼尾部黏液脱落,体色发白,继而皮肤溃疡,出血发红。随着病情发展,肌肉组织溃疡脱落,脊椎骨外露,容易折断。该病往往与水霉病、肝肾病并发。在低温多雨季节,溃烂部位很容易长水霉。烂尾部继续发展...

    1572 鳗鱼 鳗鱼养殖 淡水养殖 鳗鱼养殖技术 鳗鱼养殖方法
  • 青鱼花鲢白鲢混养池塘青鱼不爱食的处理方法
    青鱼花鲢白鲢混养池塘青鱼不爱食的处理方法

    养殖户姓名:汤天宝时间:2014.07.10技术员:陆兴成联系地址: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安康乡清安渔场池塘条件:(亩数水深、增氧设备的功率和数量、水草种类、池塘的形状)11亩水面,水深2m,有2台叶轮式增氧机,池塘长方形放养日期、规格及数量:2014.01初养殖模式:品种放养规格(斤)放养数量(尾/亩)起产规格(斤)成活...

    2726 青鱼 淡水养殖 青鱼养殖 青鱼养殖技术 青鱼养殖方法
  • 池塘培育鱼苗的四个关键技术介绍
    池塘培育鱼苗的四个关键技术介绍

    当前正是鱼苗培育成夏花鱼种的关键时期,要培育成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夏花鱼种,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广大养殖户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做好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在鱼苗下塘前10天左右将塘水排(抽)干,清除过多淤泥、杂草,用生石灰每亩150千克带水消毒,去除野杂鱼以及敌害物质。清塘后一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向池中施放发...

    2907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俄罗斯鲟鱼养殖新技术
    俄罗斯鲟鱼养殖新技术

    俄罗斯鲟鱼由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目前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多地均有养殖,已成为值得推广的淡水名特优养殖新品种。一、养殖池塘与水质要求鲟鱼是高溶氧鱼类,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5℃,溶解氧的适宜含量要求在6mg/L以上,低于1.5mg/L会出现死亡。养殖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2m左右,要求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

    557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 水质性鱼病的防治技术
    水质性鱼病的防治技术

    一、皮肤充血病1、发病原因。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鱼体长期缺乏光照,水质不良或频繁换水。此病多在阴雨季节发生。若不及时治疗,轻者影响食欲,重者死亡。2、防治方法。⑴加强光照,降低水位或提高水温,可抑制此病的蔓延。⑵用3-5%的浓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二、焦尾烫尾病1、发病原因。鱼的焦尾病,是由鱼池水质在由清转绿的...

    245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不少河蟹养殖户栽轮叶黑藻,轮叶黑藻到底有哪些特点?
    不少河蟹养殖户栽轮叶黑藻,轮叶黑藻到底有哪些特点?

    今天谈轮叶黑藻!1、轮叶黑藻,因为节节生根,又叫节节草。2、节节草的最大特点是易种、快长,生物量大,净化水质能力强,耐高温,是螃蟹养殖高温期的良好水草。3、种植方法:芽孢种植——12--3月,每亩8斤芽孢,冬深春浅。风险防控—青苔和杂草先长起来。茎叶种植——5—6月,每亩500斤,浅水平铺式种植,不能按棵插栽。风险防控...

    1997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全程饲料投喂加州鲈 同塘第二批数据出炉卖鱼6700斤
    全程饲料投喂加州鲈 同塘第二批数据出炉卖鱼6700斤

    在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良教村,加州鲈养殖户霍智强的鱼塘,今天第二次卖鱼,《农财宝典》记者全程跟踪最新数据。“今天卖鱼67担,平均0.8斤上,头鱼1.5斤。”11月1日,霍智强告诉记者。据了解,在9月28日,该养殖户第一次卖鱼,取得了良好的数据,今年4月20日,9朝半的鱼苗放塘,6亩水面放苗60000尾。9月28日当天...

    1168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池塘养殖大黄鱼的技术要点
    池塘养殖大黄鱼的技术要点

    大黄鱼的池塘养殖比网箱养殖成本低、易管理,而且池塘养殖的大黄鱼体色更接近于自然的大黄鱼。开展池塘养殖大黄鱼有以下几个要点。(1)池塘要求进排水便利,最好每天可换水;池塘面积以15~30亩为宜,池深2.0~3.0米。(2)池水比重在1.010~1.025之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水温在8℃~28℃,溶氧要求在5毫升/升...

    1725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苗期主线内服方案3103+3505效果展示
    苗期主线内服方案3103+3505效果展示

    海大技术服务人员通过对优质养殖户成功经验的总结,并经过实际养殖跟进验证,推出苗期养殖主线3013+3505内服方案。背景:分别跟踪灯笼区域两个鱼塘。1、梁老板苗塘,过程坚持按疗程内服3103+3505方案:2015年12月14日放苗32万,2016年1月14日打样检测分析,后期拖筛,成活率8成左右,剩余25万左右。2、...

    594 养殖技术 养殖教程 育苗 苗种 苗种培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