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颡鱼的生物学习性
1、黄颡鱼的特征: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黄颡鱼的分布很广,许多天然水域都有它的踪迹。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亦有巨大的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黄颡鱼人工养殖是近开发的养殖新技术。
2、黄颡鱼的生活习性:为底层鱼类,喜息于静水或缓流中。在池塘中,白天潜于水底,晚上出来觅食。但仔鱼在晴天喜在上层集群。
黄颡鱼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孵化出膜3-5天,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以后幼鱼以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为食。成鱼阶段主食各种小鱼、虾。人工养殖时,既可摄食动物饵料,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生长速度方面,以江黄颡鱼最快,自然条件下,一龄鱼20-50克,二龄鱼50-150克。人工养殖时,一龄可达150-300克。
黄颡鱼适应性很强,是淡水养殖鱼类,盐度要低于2‰,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
二、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面积3-5亩,水深1.5-2米,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淤泥池塘淤泥不宜过厚,低于10米,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2、鱼种投放密度:黄颡鱼及搭配品种的每亩放苗量见下表:
套养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不宜过小,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乌鳢等。
3、饲料投喂及管理:可用纯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小虾、蚯蚓等。也可用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8%-40%,脂肪7-8%,另加维生素。饵料日投喂量,全价配合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进行配制: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15%-18%,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增重1公斤鱼约需2公斤左右饲料,饲料成本约8元。
由于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因此,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对已经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对天然种苗还须驯食1周左右才能正常摄食人工饲料。
食方法:先用鱼糜沿池边泼散,1-2天后,待鱼种开始前来摄食,再逐步添加人工饵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后转为全部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定时、定量投喂。
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即可投喂,10-15℃,日投饵为体重的1.5%左右;15-20℃时为1.5%-2.5%;20-30℃时,4%-5%。饲料要按“四定”的原投喂,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
4、日常管理
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常规鱼差,喜清洁水,因此,养殖黄颡鱼的池塘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40米,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定期加注新水。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米。
5、鱼病防治
黄颡鱼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水质好、饲料足生长迅速,体质好,不易发病。同时对些甲壳类的寄生虫还有定的抑制和消灭作用。它可消除其它鱼类体表易患的锚头鳋病,但它对敌百虫、溴氰菊脂等农药较敏感,养有黄颡鱼的池塘不宜使用这类农药。对硫酸铜等耐受性与常规鱼类相似。在养殖中常见病为腐皮病和肠炎及线虫病,少数纤毛虫病。腐皮病多数是由于水质不良、鱼体受引起,肠炎是投喂不洁饵料引起,投喂全价配合饲料较少出现。防治办法:彻底清池,去除过多淤泥。鱼种下池时可用25毫升/米水的福尔马林浸浴30~50分钟后再下池,下池后每半月用生石灰15克/米或漂白粉0.8克/米化水全池泼洒,还可用二氧化氯合剂等进行定期消毒。肠炎病除外用消毒剂以外,还应停投不洁饵料。同时投喂药饵,投喂时先投原饲料的1/2量,后投药饵占原饲料量的1/3,每100公斤药饵中可加15克左右土霉素或氟哌酸。每天1次,连续3~5天。同时将离群独游、有严重病情的鱼捞除。每天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氧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