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苗培育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池形整齐,面积0.5~1亩为宜,水深保持在50~100厘米,前期浅,后期深。池底平坦,淤泥深10厘米左右,池底、池边无杂草。在出水口处设一个长方形集鱼凼,以利于鱼苗集中捕捞。池堤牢固,不漏水。周围环境良好,向阳,光照充足。池塘水质浑浊度小,pH7~8,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为30~40厘米,认真做好鱼苗培育池的清理与消毒工作。
2、培肥池水:有机粪肥:一般在鱼苗下塘前3~5天施肥,每亩施经发酵消毒的有机粪肥300~500千克,视培育池塘肥度而增减;大草绿肥: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9天堆沤,每亩施300~400千克;化学肥料:为了加速肥水,可兼施化学肥料,一般每亩施氨水5~10千克,或硫酸铵、硝酸铵、尿素、氯化铵等4千克,过磷酸钙3~4千克。
3、鱼苗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依据池塘的基本条件及浮游动物的数量而定,因为放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鱼苗培育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以及池塘利用率。密度过大鱼苗摄食不均匀,天然饵料不充足,生长缓慢;密度过小则影响池塘利用率和产量。根据生物学原理,利用浮游生物出现高峰顺序和鱼苗摄食规律一致性。具体而言,鱼池首先施肥后,各种生物的繁殖速度和数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有所差异,其规律一般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底栖动物。黄颡鱼水花鱼苗入池到全长3厘米的摄食对象一般是:轮虫、无节幼体和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底栖动物。鱼苗池适时肥水和水花鱼苗适时下池,就可利用两个规律的一致性,使鱼苗始终都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这是池塘培育好鱼苗的技术关键。生产实践表明,如果水温在20~30℃时注水施肥后5~7天投放鱼苗较为适时。
黄颡鱼暂养后的放养密度以每亩放养2.5~3.0万尾为宜,且不宜搭配其他鱼类,以单养为好。另外,放养时,水温温差不能超过3℃,鱼苗池pH在6.8~7.5,氨氮浓度低于0.06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