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乌鳖是一个新的中华鳖品系,原产于太湖流域,为浙江省特有地方品种。野生乌鳖十分稀少,在几万只野生鳖中也难得找到一只。经过当地养殖专家连续五代的选育,其遗传性状基本稳定,并于去年通过了农业部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认定。目前只有江苏和浙江有少量乌鳖苗种供应。
基本特点
乌鳖体形与普通甲鱼相似,典型特征是腹部乌黑,富含黑色素。它体表颜色呈黑色,背部有深黑色斑纹,从吻端到四肢脚爪及鳖尾的腹部全为黑色。野生乌鳖主要摄食小鱼、虾等水生小动物。有些个体在成长中,乌黑体色会随环境稍有改变,呈黑白相间的大理石花纹。水温降到12度时,乌鳖钻入塘底的淤泥中冬眠,整冬眠期间,乌鳖的新陈代谢极其微弱,只靠体内积累起来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体重要下降15℅左右。
营养和药用价值
乌鳖营养丰富,肌肉氨基酸总量、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蛋氨酸含量均较高。乌鳖裙边宽厚、胶质蛋白含量高、脂黄、肌红、无腥味,口感极佳。乌鳖的药用价值也犹为突出:乌鳖富含的黑色素具有稳定的自由基,能吸收可见光和紫外光的辐射,具有消除自由基、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的等功效。乌鳖还富含抗癌物质硒和VB17。乌鳖含血量多,普通甲鱼约15毫升,而乌鳖有30多毫升,其血液载氧能力提高了一倍多,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保健作用。
养殖要点
乌鳖一般不进行冬棚养殖,养殖周期为2~3年。为了保证品质,一般不采用人工饲料而是用新鲜小鱼虾进行喂养。较高放养密度为2~3只/m2,但乌鳖天性凶猛好动,高的放养密度易咬伤,受伤感染,加上池水恶化,乌鳖易得穿孔病死亡。每隔一至两年必须要进行一次清塘,对池水和底质消毒改良,更换新的泥沙。也可以采用生态放养的方式与鲢、鳙、罗非鱼等进行混养。乌鳖放苗密度为50~60只/亩,只需投喂鱼饲料,不用投喂乌鳖饲料。不能放养有钻泥习性的鲤、鲫鱼类与其混养。
养殖前景
一般5斤小鱼虾或2斤饲料能养出1斤乌鳖,2斤以上达到上市规格。去年5-10克的乌鳖苗价约35-50元,商品乌鳖市场售价超过200元/斤,据悉有些地方每斤售价高达280~300元,养殖利润可观。由于苗种较少,乌鳖养殖规模目前还不大。乌鳖将是今后特种名优水产品市场的一个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