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虫有明显的季节性,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水温在30℃以上时,小瓜虫大量繁殖的可能性不大,但导致小瓜虫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不是温度,而是养殖密度,渔排越多,放养量越多,小瓜虫暴发的机率越大,并能突破温度限制。人们在临床上,经常在高温季节,看到养殖密集地区的鱼类感染了大量的小瓜虫。
绝大多数杀虫药不能灭杀小瓜虫,如果用药不当,在药物的刺激下,小瓜虫繁殖得更快更多。小瓜虫在体表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层,很少有药物能穿透这个超级保护层;另外,小瓜虫还会刺激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这些黏液本意是保护鱼体本身,但也起到保护小瓜虫的作用——黏液严密地包裹了小瓜虫,形成另一层保护膜,药物往往先行拒绝在外面。传统意义上的杀虫剂,在池塘养殖施放时,浓度往往达不到杀死小瓜虫的浓度,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浓度太高,虫死了,可是鱼也死了。常规的浓度不但杀不死小瓜虫,反而刺激了小瓜虫,在受到药物刺激的作用下,小瓜虫往往提前繁殖,形成更大规模的小瓜虫虫害。
小瓜虫繁殖有明显的周期,即潜伏期、发展期、高峰期、衰竭期,如果养殖的鱼足够坚强,可以等到小瓜虫完全衰竭的那一天。在大量小瓜虫生长的空间里,小瓜虫没有什么排放裂殖时间——所谓小瓜虫在晚上或凌晨时间裂殖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瓜虫裂殖不分时间限制,几乎是随时随地裂殖,如果外界刺激明显,小瓜虫裂殖速度更加快速——我们经常看到显微镜下小瓜虫正进行的裂殖。但小瓜虫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它也有它生长规律,在大规模繁殖时,它们的生命高峰期往往在20天左右,在其生命的最高峰之后,小瓜虫进入衰竭期——它自己消失了,有时候,我们把这个现象叫鱼类的自愈。
防治好肠炎(链球菌),保持鱼的健康摄食状态,保持充足的溶氧,就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小瓜虫繁殖需要综合条件,各种条件叠加时,往往形成最大的破坏力,到时也许是一场大雨,也许是一股轻微的冷空气,或者一场台风,这些因素都会形成蝴蝶效应。但最重要一点是:保证鱼类身体健康、摄食正常,按笔者的经验,这些因素里最重要一点是防治好高温季节的链球菌,只要链球菌被克服,感染小瓜虫机率很低。即使在海区大规模感染小瓜虫时,如果你的鱼是最健康的那批鱼,笔者敢肯定,你的鱼一定是能坚持到小瓜虫进入衰竭期的那批鱼,别人的鱼或是卖完了或是死完了,你的鱼还在。
挂吊敌百虫、硫酸铜并不能灭杀小瓜虫,但推迟感染暴发时间,错开小瓜虫的高峰期,争取到一定的时间生长或生存。在小瓜虫的生命周期中,其实也有最脆弱的一刻,即刚刚裂殖的那个时间,这个时间非常短,只有几小时。在这个时间里,什么杀虫药都会对小瓜虫形成致命一击,可惜的是,人们无法准确判断这个时间点,也判断不了——大量的裂殖随时随地进行中。挂吊敌百虫、硫酸铜能对这些生命力脆弱的幼虫有阻击作用,推迟它们附着生长时间与附着机率。
小瓜虫对金鲳鱼的直接危害是“缺氧窒息”,受到小瓜虫的强烈刺激,鱼鳃丝分泌了大量黏液,隔绝了空气,直接导致缺氧,平时肉眼可见的“白点”,并不是虫,而是己经老化、固化的黏液。
间接危害是:小瓜虫导致鱼类呼吸不顺畅,鱼类摄食大幅下降、营养严重缺乏,体能透支衰竭而死亡,在这个意义上说,鱼是被生生饿死的。所以,在小瓜虫大量生长时,增加增氧设施,提高溶氧,能延长鱼类的生命,起码不会死这么多。
每个人都控制自已的养殖密度,做好自已预防工作,整个养殖海区会呈现较好状势,形成整体效应。
(来源: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