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鳜属鲈形目,班鳜种。俗称肉鳜、褐鳜、玉鳜、岩鳜等,其体圆桶形,修长,头部具暗黑色不规则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环形斑,体黄褐色及至灰褐色,腹部黄白,与全国广泛养殖的翘嘴鳜、大眼鳜虽同属鳜,但有明显的区别,区别见表:
┌───┬─────────────────────┐
│名称│ 形 态 │
├───┼─────────────────────┤
│ │ 头部左右无一条从上凳直穿眼部的黑线, │
│ 斑 │体圆桶形,修长,头部具暗黑色不规则的小圆 │
│ 鳜 │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环形斑,体黄揭色及 │
│ │至灰褐色,腹部黄白。 │
├───┼─────────────────────┤
│ 翘 │ 头部左右各有一条从上颌直穿眼部的黑 │
│ 嘴 │线,体形较高,背部隆起,眼睛较小,上颅骨末│
│ 鳜 │端可伸达眼后缘下或更后,颊下部及鳃盖下 │
│ │有鳞片,下颅骨前端颌齿张大呈犬齿状。 │
├───┼─────────────────────┤
│ 大 │ 头部左右各有一条从上颌直穿眼部的黑 │
│ 眼 │线,眼睛较大,体形较低,背部呈弧形不甚隆 │
│ 鳜 │起,上颅骨末端不达眼后缘,颊下部及鳃盖下 │
│ │部光滑无被鳞,下颅前端犬齿不明显。 │
└───┴─────────────────────┘
广州市花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了调整全区养殖品种结构,实现养殖品种优质化,提升鳜鱼养殖产业程度;于2002年11月,从广西浔江引进斑鳜亲本和种苗进行驯化养殖,经过一年多的驯养实践,得出斑鳜的人工养殖繁育过程虽与翘嘴鳜的人工养殖及繁育过程大同小异,但市场前景看好,可作为渔农增收的新品种之一。
一、斑鳜与翘嘴鳜养殖技术比较
1.养殖池准备:
养殖池面积以1—3亩为宜,稻田开挖的池子最佳,池深1米以上,池底平坦,不渗水,水质无污染,排灌水方便。放养前半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带水5—10厘米全池遍洒;放养前一周,过水后再注入新水,并培肥水质,培育好适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水口靠中上部设置,用40目的聚乙烯网片系好进口,为了避免冲水时脱落,网袋长度不少于1.5米;排水口尽量设在池子靠底部,用40目的聚乙烯网片系住口,避免排水时鱼种逃逸。这些与翘嘴鳜池塘养殖的池塘准备基本相同。但斑鳜养殖还可进行驯化养殖吃鲜死鱼。其驯化养殖是先设驯化区域围栏,用40目左右的聚乙烯网片把池子一亩围起来作为驯化区,面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左右,高度为0.8—1米,底部埋入泥土20厘米,每隔2米用竹竿打桩支撑。由于翘嘴鳜掠食性强,一开口就能掠食饵料鱼,故无需进行驯化区域的设置。
2.种苗放养:
斑鳜鱼种放养时间于5月下旬,鱼种达3厘米或5厘米以上即可放养,一般每亩放1000—1500尾;放养时,先把鱼种放在网箱时(内),用硫酸铜消毒,主要杀灭鱼种上的寄生虫,然后放入围栏的(区)驯养(消毒的斑鳜鱼种与翘嘴鳜放养鱼种准备相同)。由于驯养前斑鳜较其他鳜鱼捕食能力差,因此,开始时把饲料鱼搞成半死再投喂,等到斑鳜能聚拢来自动摄食后,把饲料鱼全部杀死投喂,直到斑鳜能习惯吃死鱼,才能将驯化区的围栏设施全部撤除,有意识地在池边设几个点引食,到斑鳜能主动到设定的点上来觅食,整个驯化过程才算完成。而翘嘴鳜掠食能力强,所以无需驯化就能吃鲜活饲料鱼类。
3.饲料投喂:
斑鳜每天投喂3次,日投喂为鱼种重的5%一8%,以新鲜的野杂鱼等为宜,驯养后冰鲜鱼也可,饲料的充足供应,避免斑鳜鱼自相残杀,影响产量。翘嘴鳜,投饲按体重0.5克,体长约3厘米的鱼苗养至500克的商品鱼,需消耗饲料鱼约5000尾(约3千克),要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及天气情况及时投入饲料鱼,最好是3—5天投放一次,使池塘中的饵料鱼保持一定的密度。在饵料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应尽量投一些饵料鱼让翘嘴鳜有充足的食料以免自相残杀,影响产量,这与斑鳜养殖相同。
4.日常管理:
(1)水位调节 斑鳜放养时,水位为0.5米,以后逐渐注水(每次注水不超过20厘米),高温季节水位保持1米以上。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可定期泼洒光合细菌(0.3千克/升),保持水质活爽。也要定期注水、排水、换水来进行调节水质。翘嘴鳜养殖也要保持良好水质,使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每两星期换水一次,同时在水质变浓时要及时冲水,也可泼洒光合细菌改善水质,夏季炎热时一定要使用增氧机增氧,防止鳜鱼浮头。为了避免水质过肥,可在水体中培育一定的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有利于鳜鱼的生长。斑鳜也可如此。
(2)两者日常管理除调水质外,应早晚巡塘,观察鱼类的摄食情况、生长情况及水质情况。
5.病害预防:
斑鳜由于刚从野生环境上驯养而来,病害较少,只发现水霉病和寄生体表的车轮虫病;而翘嘴鳜现有水霉病、纤毛虫病、锚头鳋、中华鳋病、烂鳃、肠炎、鲺病以及暴发性败血症等,病害较多;斑鳜病害防治与翘嘴鳜相同。
二、斑鳜的人工繁育
斑鳜的人工繁育正在研发阶段,江浙一带以及我省的南海市已经人工繁育成功,但未形成成熟的技术资料。我站于2003年春季对其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发现其对HCG敏感性不强,对PG、LRH-A、DOM混合用药比较敏感。由于其与翘嘴鳜同科,产半浮性卵,其人工繁育的过程与翘嘴鳜的人工繁育过程极其相似,但斑鳜野生于浔江,繁殖时水温较翘嘴鳜低,即20℃一25℃之间,广东繁殖季节应在3—5月,较翘嘴鳜繁殖在广东时间早半个月左右。
三、结论
1.养殖斑鳜市场前景广阔。
斑鳜的肉质同广泛养殖的鳜一样,肉质细腻、嫩滑、结实,规格在250克/尾左右的商品鱼出口到南韩等地价格在300元/千克左右,国内市场价格180元/千克左右,属高档经济鱼类之一,市场上供不应求,而广泛养殖的翘嘴鳜市场价格在24—50元/千克左右,且随市场供求价格波动较大,故斑鳜作为养殖鳜类的替代品,前景广阔。
2.斑鳜的养殖技术并不复杂,与鳜鱼的养殖技术大同小异,其经驯化后,可食鲜死鱼或冰鲜鱼,饵料较易解决。
3.斑鳜病害较少。
现广泛养殖的鳜鱼,由于推广养殖时间较长,病虫害侵袭较多,防病治病增加了鳜鱼的养殖成本;由于斑鳜刚从野生驯养成功,病虫害侵袭较少,固在同等养殖条件下可降低养殖成本。
4.斑鳜苗种市场前景看好。
由于斑鳜人工繁育时孵化率较低,未形成较大规模的苗种生产能力。现在所养殖的一小部分来源于人工繁育的苗种,绝大部分来源于野生苗种;2003年,南海市人工繁育的苗种卖到5元/尾,斑鳜苗种市场潜力较大。
5.斑鳜起捕率高。
每亩池塘养殖1000尾,水深0.4—0.5米,拉网技术好的情况下,3—4网可起捕80%以上,无需象翘嘴鳜一样必需干塘抓鱼。
6.斑鳜套养耗氧率低。
养殖四大家鱼池塘每亩套养30—50尾斑鳜,保持池塘透明度25—40厘米,塘水清爽,无需象翘嘴鳜一样专门增氧。
7.斑鳜生长速度比鳜鱼慢。
鳜鱼年生长率在750—1500克左右,而斑鳜在500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