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泥鳅的养殖实用技术

时间 : 2023-09-06 09:22:13 投稿人 : 遥遥 点击 : 994 次 加入收藏

一、鳅泥的价值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泥鳅鲜肉中含有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维生素B10.08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烟酸5毫克,可供热量174千卡。日本人把泥鳅当作高级营养补品,被誉为“水中人参”,泥鳅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由于农药、化肥及工业废水等污染河渠沟田等泥鳅生息场所,使天然的泥鳅产量大为减少;再加上捕捉过度,泥鳅的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积极开展泥鳅养殖也就成为当前一项倍受重视的工作。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繁殖和饲养,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大,所以在农村发展泥鳅养殖是生产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

泥鳅的养殖实用技术

二、泥鳅种类及生活习性

从我们近年来采集的标本来看,被人们称为泥鳅的鱼并不是一种泥鳅,它包括了十分相似的两种鱼,即泥鳅(Misgurnus anguillcaudatus)和大鳞副泥醺(Paramisgurnus dabryanus或Misguruns mizolepis),泥鳅分布在我国辽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越南、朝鲜和日本;大鳞副泥鳅仅分布在长江、淮河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和浙江、台湾等省。从外形上怎样区分呢?第一,泥鳅身体细长,尾柄皮褶棱不甚发达;大鳞副泥鳅体较粗短,尾柄皮褶棱特别发达。第二,泥鳅的口须较短,末端后伸仅达或稍超过眼后缘;大鳞副泥脚的口角须很长,远远超过眼后缘而接近或超过前鳃盖骨后缘。第三,泥鳅的鳞片小,侧线鳞(这里指沿鳅体某侧中线的纵列鳞)多于130枚;大鳞副泥鳅的鳞片较大,少于110枚。

泥鳅栖息在河流、湖沼、塘堰、稻田和沟渠等处,更多见于浅水地带。泥鳅生活最适水温是20—30℃,冬季水温5—6℃以下时,夏季34—35℃时,或天旱水干部会潜入泥中,深10—30厘米处进行“休眠”,度过不良环境。

泥鳅杂食,幼苗主要以动物性饵料(轮虫、枝角类和挠足类)为主,以后就逐渐向杂食性转变。水温在15℃以上时开始摄食旺盛,300℃上时食欲减退,以25—27℃为最盛。平时夜间摄食,生殖期白天也摄食,而且含量增大。泥鳅生长比起家鱼来是较慢的,但是养的数量相对较高。

三、泥鳅的繁殖和亲鱼的雌雄鉴别

体长6厘米1冬龄的雄鱼即能成熟排精,雌鱼一般2冬龄才能产卵。生殖期为4—8月,以5—6月最盛。最适产卵水温为25—26℃,但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产孵。生殖时雄鱼追逐雌鱼,当雄鱼的身体卷由于雌体生殖孔附近时,即可刺激雌鱼排卵,同时雄鱼射精。这种动作反复多次,历时随水温不同而长短不一。

泥鳅的卵稍带粘性,产出后能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所以人工繁殖泥鳅时,要在产卵池内放上水草棘或棕榈片(称为人工鱼巢)。从受精卵到孵化出鱼苗,所需时间也与水温密切相关,如26℃时需20—25小时,21℃时则需36—41小时。养泥鳅首先得会生产鱼苗,识别亲鱼雌雄。笔者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就是看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间的距离是胸鳍长的倍数。雄鱼一般小于3;雌鱼接近或大于4。另外,雄鱼的胸鳍不仅长,而且末端尖,在第二鳍条基部生有一段薄骨片,雌鱼胸鳍末端园,鳍条基部无骨片。在生殖期,还可以看腹部膨大的程度,看在体侧有否自背鳍下开始向尾延伸的肉质凸起,看腹鳍上方体臂上有否白色园斑。雌鱼,腹部膨大明显,无肉质凸起,具白斑(初次产卵前没有,刚产过卵的表面毛糙,时间长了表面平滑)。雄鱼,腹部不太膨大,具肉质凸起,无白斑。

四、泥鳅苗种的来源

泥鳅的苗种不象青、草、鲢、鳙等由鱼苗场生产供应,必须靠自己来解决。捕捉收集天然苗种,然后放到专门池塘饲养,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不宜提倡。必须走人工繁殖的道路。

人工繁殖泥鳅苗简单易行,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不经催产自然产卵繁殖。就是把按一定标准选择的亲鱼(有雌有雄)放入产卵池内,放上人工鱼巢,只要水温适宣,便不久可见鱼巢上粘满卵粒。然后将鱼巢轻轻捞起,放到孵化池内孵化,即可孵化出鱼苗。孵出3天左右,待卵黄吸收完能自由游动并开始摄食时,便可收集起来转移到鱼苗培育池中饲养。一种是进行催产,人工授精或自然产卵繁殖。

所谓催产就是向成熟的亲鱼体内注射催产剂,促使亲鱼发情产卵的过程。催产剂目前常用的有:鲤鲫脑垂体(可以自己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简称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简称类似物)以及新近研制成功的“高效鱼类催产合剂(RES+LRH-A,简称合剂)。

配制一定剂量的催产剂注射到选择好的亲鱼体内,经一段时间(称效应时间)便会发清和产卵。亲鱼自行产在备好的鱼巢上,这叫自然产卵。若约计到了效应时间把鱼捕起,人工将卵子和精液挤出来混和在一个器皿内,令其受精,混和后立即撒到鱼巢上,即可孵化。孵比出的鱼苗处理与不经催产自然产卵繁殖的鱼苗相同。

五、泥鳅人工繁殖要点

人工繁殖泥鳅鱼苗,首先必须选择亲鱼。亲鱼个体要大,雌鳅最好选择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40—50克肚大腹园的个体;雄鳅10厘米以上20克左右的个体。

要特别注意把两种泥鳅分开,不能混在一起繁殖。因为种之间是不育的,免强人工杂交,往往会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

分辨了种类,还要将同种泥鳅的雌雄分开暂养。待水温达到20℃以上时,便可开始催产。每尾雌鱼的注射剂量分别是:0.5公斤重鲤鱼垂体1个,或鲫鱼垂体2个,或激素800国际单位,或类似物20—30微克。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制,使药液0.2毫升内含有上述的剂量,雄性减半,即注射0.1毫升。经验证明,注射时采用1—2毫升的注射器,5号针头,用纱布将鳅体包住,背部肌肉一次注射,并注意注射器与鱼体呈30度的角度进针,效果很好。若将针头磨成3毫米长,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催产时还应注意雌雄比例,雌:雄为1∶2较好。注射后放进清理好并设有人工鱼巢的产卵池内,效应时间一到便可产卵。产完卵后就可将粘满鱼卵的鱼巢转移到专池孵了。不能继续与亲鳅放在一起,泥鳅要吃掉鱼卵。在适宜的水温下,效应时间、产卵时间、孵比时间部随水温升高而缩短;受精率和孵化率都随水温升高而提高(如表1所示)。这些数据可供参考。

表1 水温对泥鳅繁殖的影响·

六、泥鳅的饲养

从鱼苗到成鱼的整个饲养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鱼苗阶段(从开食到3—4厘米)、鱼种阶段(从3—4厘米到10厘米左右)和成鱼阶段(从10厘米左右到20厘米左右)。饲养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要养出成效主要决定于鳅池结构、水温、水质、饲料以及放养密度诸因素。

泥鳅鱼苗培育池最好是用面积为50—60平方米的水泥池。池深1米左右,铺泥土20厘米,鱼苗下池前半月,暴晒4—5天,并施放少量粪肥,灌水20—30厘米,用5公斤生石灰进行消毒,待水色变绿,药性消失,即可投放鱼苗。静水池放4—5万尾;半流水放10万尾。同一培育池内,最好放同批孵化的鳅苗,若规格悬殊太大,会造成大鱼吃小鱼。

在此期间,注意勤施肥(化肥或有机肥)保持水质具一定肥变(也就是培养出象轮虫、水蚤等泥鳅的天然饵料),还要辅以投饵(粉状糠、麸之类),大约一月后鱼苗可长到3—4厘米长。

鱼种阶段,池子面积可适当大一些,水深一些,投放密度大体为每平方米50尾,有流水条件的还可以加大。平时除施肥培养水质外,还要投喂人工饲料,包括米糠、麸皮、鱼粉、蚕蛹等。投饲量5—6月份为泥鳅体重的4%,7—8月份加大到8—10%,9—10月份可再降到4%。到10月份一般都长到10—20克重,大的可以出售,小的可以越冬后以鱼种养成成鱼

据有关资料介绍,4厘米左右的鱼苗经三个月的饲养能长成10厘米11克的泥鳅鱼种,每亩产量为125公斤。据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南省邵阳市郊区蔬菜畜牧水产局1933年试验,池塘单养120天,亩产成鳅340—435公斤;稻田养鳅130天,亩产37—60公斤。

七、越冬与成鱼饲养

当水温降到5—6℃以下时,泥鳅就要钻入泥层中越冬。自然越冬的坑塘,可将泥鳅种适当集中在少数塘内,密度可以高出常规放养密度的2—3倍。越冬池应选择背风向阳,蓄水深一些的池塘,以利保温。越冬期间,还可在池塘四角盖加适量猪、牛粪,这样既可以肥水,又可以发酵增温,有利泥鳅越冬。

泥鳅越冬,有的地方采用越冬箱的办法。箱长1米,宽0.3米,高0.2米。装箱时,箱内先铺少量软泥,然后层鳅层泥装好,每层泥鳅重2公斤左右,装满后钉好箱盖,沉入水底。

第二年3月份,当水温达6℃以上时,即可将箱内的泥鳅移入成鱼池饲养。放养密度为150—200公斤。放养前仍然需要清塘、施肥培养水质。水面上还可以养些水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方面可以为泥鳅遮荫,同时泥鳅也能摄食部分嫩芽和腐叶。加强投饵,保持水质肥中带爽(靠不断冲注新水或换水)。

待泥鳅长到15—20克重时,便可捕捞出售。一般每隔二个月放干水起捕一次,每次不宜捕捞过多,捕大留小,然后灌水继续饲养。据说一年内一亩池塘可出泥鳅1000公斤左右。此外还有稻田养殖法。选择天旱不干,大雨不淹,土壤保水性能好的小型田块,将田埂夯实,安好排注水口的栏鱼设备,并在出水口附近及田间挖几个鱼溜(深30—50厘米,面积3平方米)作为泥鳅的隐避场所动放水捕鱼之用。当早、中稻插秧后,每亩放养泥鳅二万尾左右即可。

相关文章

  • 精养鱼塘粗养蟹
    精养鱼塘粗养蟹

    一、池塘条件:精养鱼塘面积不限,水深1.5-2.5米,池埂要宽阔整齐,不渗漏。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如放养河蟹较多,可在池塘四周开挖宽15厘米、深30厘米左右的沟,沟内铺上塑料薄膜,以防河蟹逃逸。池塘内可放养部分水葫芦、水花生,约占池塘面积的3-5%,以净化水质和供河蟹隐蔽、摄食。二、苗种放养:放养的鱼以草鱼...

    49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巧捕鳜鱼四法
    巧捕鳜鱼四法

    池塘套养鳜鱼,因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投入产出比高的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爱。然而有许多养殖户由于没有找到好的捕捉方法,眼看到手的效益得不到,而且长大的鳜鱼会危害来年春季放养的鱼种。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种鳜鱼捕捉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赶鱼上网法。此法适用于不便每年清塘的中小型池塘。具体方法是:在用拖网或...

    1609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广东鲂养殖常见病出血性败血症(暴发病)防治技术
    广东鲂养殖常见病出血性败血症(暴发病)防治技术

    1.病因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病。当鱼体受伤后,致病菌便容易入侵、感染发病。2.发病情况及症状病鱼镜检无寄生虫。鱼的鳃盖下缘、鳍条基部等处的肌肉均有充血发炎。每天死亡10余尾鱼。同一口塘的广东鲂、鲢、鳙、鲫等均发病死亡。在广东5~9月是发病高峰期。3.防治方法①经常注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合理密养,定期按每亩水用15~...

    1764 淡水养殖 鳊鱼 鳊鱼养殖 鳊鱼养殖技术 鳊鱼养殖方法
  • 黄颡鱼常见疾病控制技术
    黄颡鱼常见疾病控制技术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危害加大。为此,提出几种常见疾病的主要控制技术。一、机械损伤病因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

    1058 黄颡鱼 黄颡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黄颡鱼养殖 黄颡鱼养殖方法
  • 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管理方法,这些都齐了!
    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管理方法,这些都齐了!

    随着国内对鮰鱼的消费的增加,近几年来鮰鱼的价格一直较好,养殖也比较红火。从2015年来国家的拆网箱,使鮰鱼养殖量有较大的下滑,池塘养殖越来越多,而近期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政策越趋严格。所以针对鮰鱼疾病的防控,一定要适应时代的趋势,既要考虑对疾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又要考虑成品鱼作为食品的安全性,更要考虑养殖的高效益性。鮰鱼的...

    2569 淡水养殖 鮰鱼 鮰鱼养殖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养殖方法
  • 河蟹养殖高温期的管理要点
    河蟹养殖高温期的管理要点

    夏天天气炎热,水温较高,河蟹养殖一定要加强管理,精心饲养,保证河蟹安全渡夏,提高成活率,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有足量的水草供应:夏季蟹池内应放养些水花生、浮萍之类的水生植物,或者预先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砖、瓦等堆叠人工蟹巢,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环境。另外,蟹池中要保持有大量的轮叶黑藻、...

    2450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近期养蟹应注意什么?
    近期养蟹应注意什么?

    河蟹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季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管理。创造生态脱壳环境:7-8月河蟹要进行最关键的一次脱壳,这次脱壳时间长,并常出现因脱壳不顺利而死亡的现象。而水草正是河蟹喜爱的植物饲料,还能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除着生物的基质。因此,养殖蟹池应尽早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

    2155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放养扣蟹哪类强?来自一线的统计数据告诉你
    放养扣蟹哪类强?来自一线的统计数据告诉你

    2017年11月中旬,我们对全市河蟹养殖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涉及8个区镇、27个养殖户,面积656.94亩。河蟹总产60399千克,亩产91.94千克;总产值5627106元,总成本2881903元,亩成本4386.9元;总效益2745203元,亩效益4178.7元。调查呈现全市河蟹养殖放养的扣蟹有三种类型,取得的养殖...

    1671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鳄龟卵的孵化设备选择和龟卵采集工作
    鳄龟卵的孵化设备选择和龟卵采集工作

    鳄龟养殖在国内迅速发展,而养殖的发展必须要保证苗种的稳定供给。拥有一套完整稳定的孵化设备,是鳄龟繁殖取得成功的保证,人工饲养的小鳄龟18个月或长到1公斤以上即开始产卵。鳄龟的繁殖方式与其他龟一样为卵生。一只成熟的母龟年产卵30~120枚,雌雄的比例为5:1。1、孵化设备(1)孵化箱可用食品周转箱、木箱、泡沫箱等代替,箱...

    2965 乌龟 淡水养殖 乌龟养殖 乌龟养殖技术 乌龟养殖方法
  • 加州鲈鱼养殖常见病之烂鳃病防治技术
    加州鲈鱼养殖常见病之烂鳃病防治技术

    1、病原:柱状纤维黏细菌。2、症状疾病初起时,鳃丝前端充血,略现肿胀,是鳃瓣前后呈现明显的鲜红和乌黑的分界线;之后,鳃丝前端出现坏死、腐烂,黏液增多,严重时,鳃丝前端软骨外露、断裂,部分鱼有局部或全部鳃贫血和失血现象;通常情况下,鳃瓣前部因黏液和溃疡物的增加,池水中的淤泥在其上黏附。部分鱼鳃盖内表皮也因病原菌的感染而充...

    1322 淡水养殖 加州鲈 加州鲈养殖 加州鲈养殖技术 加州鲈养殖方法
  • 如何用板蓝根防治鱼病
    如何用板蓝根防治鱼病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对多种细菌及病毒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以下介绍一下如何使用板蓝根防治鱼类疾病。1、草鱼细菌性烂鳃与肠炎并发症:每亩一米水深用生石灰15公斤全池遍洒,然后每亩一米水深用黄边须根50克、板蓝根100克,加水2.5公斤煎煮成药汤,再用药汤煮大米或稻谷喂鱼,每天1次,连喂2天。病情严重者,连喂...

    1066 养殖技术 种植资料 农业技术 种植教程 养殖教学 农业知识
  • 塑料大棚养殖黄鳝技术
    塑料大棚养殖黄鳝技术

    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采用塑料大棚,不用专设采暖设备,春、夏、秋棚内都易保持这一温度。即使在寒冬,棚内温度也能平均达到20℃。饲养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质不会恶化。一、建饲养池:1.开放式饲养池。适合在长年有温流水的地方建池...

    1487 淡水养殖 黄鳝 黄鳝养殖 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养殖方法
  • 为什么有的螃蟹螯足或步足之间大小相差很大?
    为什么有的螃蟹螯足或步足之间大小相差很大?

    河蟹(螃蟹)的左右螯足或步足大小差异很大,这是其自切再生的结果。当河蟹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或在蜕壳过程中蟹足蜕壳受阻蜕不出来时,常会发生丢弃自己蟹足的自切现象。河蟹自切是为了求得生存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其自切断肢有固定的部位,折断点总是在附肢基节与座节之间的折断关节处。这里有特殊的构造,既可以防止流血,又可以从这里再...

    257 螃蟹 淡水养殖 螃蟹养殖 螃蟹养殖技术 螃蟹养殖方法
  • 鳜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鳜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1.危害及症状: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严重寄生时,可引起寄生处黏液增多,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一般无特殊症状。2.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做好水源消毒工作,确保池水清新、溶氧充足;②用300克/立方米浓度的甲醛浸洗预防,隔天浸洗1次,每次5~10分钟,发病时,每天1次;③全池泼洒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呈0...

    2617 鳜鱼 鳜鱼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方法
  • 匙吻鲟水库网箱生态养殖技术
    匙吻鲟水库网箱生态养殖技术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振强/文匙吻鲟(Polyodonspathala)属鲟形目、匙吻鲟科,又称鸭嘴鲟,原产于美国,它生长快、个体大,是滤食性鱼类,可供食用和观赏。水库网箱生态养殖匙吻鲟是充分利用大水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的一种投资小、见效快、便于管理的养殖模式。近期我们在福建省水口电站库区...

    1747 鲟鱼 淡水养殖 鲟鱼养殖方法 鲟鱼养殖 鲟鱼养殖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